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聖方濟安老院 傳愛無國界

關於一個愛與慈悲的故事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15-12-18

瀏覽數 11,700+

聖方濟安老院 傳愛無國界
 

11月,蘭陽平原的秋風卻並不蕭瑟,輕輕暖暖帶著陽光海風的味道。頭城天主堂的門前一早便圍聚了不少村民,吱吱喳喳人聲鼎沸。突然人群一陣騷動,循著「來了來了!」此起彼落的興奮呼喊聲望去,一部潔白嶄新的復康巴士緩緩駛近,是送給安老院的「禮物」,來自於鎮上李牙醫診所李鏡禧醫師、李許鳳琴夫婦的捐贈。

李醫師是土生土長的頭城子弟,頭城國小考上宜中初中,因資優保送宜中高中部資優班,到中山醫學院畢業後,民國70年回到家鄉執業,一路上都與天主堂的服務相伴相隨,在早期物質匱乏的年代,曾領過神父送的麵粉牛奶,曾在天主堂的青年活動中心奮發K書準備聯考,現在則加入了服務的行列:為安老院的老人家看診,更為了安老院交通接送的需要,送來一部復康巴士,修女和老人家們既欣慰,更充滿感謝。

聖方濟安老院 傳愛無國界_img_1

無依長者一個溫暖依靠

1960年,荷蘭籍高德貴神父經天主教派遣使會來到頭城開教,建立頭城天主堂;15年後,同屬荷蘭籍的衛宗賢神父繼任傳教,看到地方上有許多獨居無依長者生活乏人照顧,本著信仰熱忱,在天主堂旁創辦了聖方濟安老院,由仁愛修女會頭城若瑟修女院負責照料。初期雖只有14個床位,卻讓鎮上的無依老人有了溫暖的棲身之所,也為這偏遠漁村開啟了老人照護公益服務的第一步。1991年,安老院正式立案,成為頭城唯一的老人照護機構,收容照顧年滿65歲以上、無依無靠、罹患長期慢性病或癱瘓的老人,同時提供到宅訪視服務,協助社區獨居老人,給予生活上的支持,40年來,累計多達數百位長者在神父、修女與志工的陪伴下,在院裡安養終老。

頭城合興社區曾獨居著一位仇老奶奶,民國82年某一天,聖方濟安老院前院長唐菊英修女在大溪參加研討會,里幹事前來通報老奶奶急需救助,因為老人家無法行走只能在地上爬、卻又脾氣暴躁,發霉長蟲的食物混雜著便溺,臭氣四溢,里幹事描述:「好像一隻關在籠子裡的狗...」唐修女跟著去看過之後,決定帶回院裡照顧。巧妙的是,當天正好是唐修女的生日,她興奮地說道:「這一定是天主帶給她的禮物」。一開始,仇老奶奶由於鄉音濃重、脾氣又壞又不合群,只肯聽修女的話,但在眾人愛心照護下,從每天生氣到後來笑口常開逢人就說:「I love you!」,整個人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就這樣在院裡快樂生活,幸福到終老。

聖方濟安老院 傳愛無國界_img_2

期盼匯聚你我力量  讓眾志成城

這樣的溫暖故事不勝枚舉,聖方濟安老院於頭城高齡長者而言,就是這樣一處安心寄託的所在,然而在歷經數十寒暑後,院內建築與設施都已老舊不堪,為了讓長者獲得更周全的照顧,院方開始募資新建安老院大樓,希望有個更安全完善的照護環境,讓長者們可以有一個舒適生活的地方。

蔡益仙43年前從榮總物理治療師轉任修女,去年才從六龜調到頭城,親身感受到現代社會「老人問題大於小孩問題」的嚴重性,也在這個蘭陽平原最北端的偏鄉,感受村民的純樸與老人需要照顧的急迫性。曾有老人家在家跌倒,一通電話不是打去醫院,而是打到安老院拜託修女幫忙,而最讓修女感到窩心的,是社區居民不時的互相關懷,也常有社區居民帶著自家飼養捕撈的雞、魚、蔬菜水果送給安老院,這些物資捐贈者很多是收入不豐,卻願意將自己僅有的奉獻、分享出來。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義無反顧擔任起重建的重責,同時募集民間的力量,期盼涓滴成河。基金會執行長費克強神父表示:「很多社區居民將平常省下的三、五百元拿來捐助安老院,那樣的心意,往往更令人感動。」他期盼,聖方濟安老院能成為頭城鎮照護機構的先行者、台灣未來長期照顧版圖的新範本。

愛因責任而偉大。如何讓辛苦打拚一輩子的長者在晚年得到最好的安養照顧?目前募款離目標還有好大一段距離,聖方濟安老院與白永恩神父基金會正在盡一切努力,也期盼匯聚民間更多善心與力量,一起,讓眾志成城。

郵政劃撥戶名: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

郵政劃撥帳號:50327085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開蘭東路1-1號

電話:03-9771132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