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企業現身氣候峰會主會場,台達電受邀分享節能成效

《遠見》巴黎氣候峰會系列報導

高宜凡
user

高宜凡

2015-12-11

瀏覽數 9,300+

台灣企業現身氣候峰會主會場,台達電受邀分享節能成效
 

(照片為台達文教基金會在八八風災災區、高雄那瑪夏區民權國小打造的綠建築。)

巴黎氣候峰會進入倒數第二天議程,這次主打「Below 2。C - Together we'll make it!」訴求的德國國家館,上午舉辦了一場關於能源效率與地方行動的會談,由Climate Alliance專家Karl-Ludwig Schibel擔任主持人,並邀請德國前環境局長Maria Krautzberger、Tubingen市長Boris Palmer、義大利智慧城市專家Gianni Silvestrini與談,其中更有兩位來自台灣的面孔——台達電執行長鄭平與台達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珊珊,這應該是首次有台灣企業現身聯合國氣候會議正式會場的歷史性時刻!

當天所有專家皆同意,對抗氣候危機採取的能源策略,絕不是只有瘋狂建造再生能源或發電設備,節能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更是重要關鍵。義大利專家Gianni Silvestrini即強調,當電動車輛與再生能源蔚爲風潮,從能源的儲存、轉化、調度、和管理,都需要更多的系統整合與調配動作,才能提高綠色能源的運作效率,否則反會造成浪費。

此外,地方單位也能採取主動。德國前環境局長Maria Krautzberger回想,德國無論啟動再生能源風潮或是廢核聲浪,最早都是從民間與地方社區發起的社會運動,有了強烈民意撐腰,政府才能制定清楚的長期政策,並對產業與耗能大戶要求提高能耗標準。臨近德南大城斯圖加特的Tubingen市長Boris Palmer更表示,透過市民的公開參與行動支持,他們已經訂出屬於Tubingen市的INDC(自願減量承諾),該城從2006~2014年已經減碳20%,預計到2022年再減25%,「其實市民都很認同該為氣候變遷採取行動,難處是如何提出明確的行動方案,」他表示。

至於台達電除了分享自家的節能產品表現,與偏布各地的21棟綠建築規劃經驗,執行長鄭平也透露,10年前的德國參訪經驗,對公司往後思考綠能思維,帶來許多啟發。基金會執行長郭珊珊更在簡報時,當場放映記錄片「看見台灣」的精彩片段,帶領所有聽眾一窺台灣的環境之美,並以莫拉克風災後重建的高雄那瑪夏區民權國小,傳遞台灣人努力適應極端氣候衝擊的反省與智慧。

(完整巴黎氣候會議報導請見《遠見雜誌》355期,2016年1月出刊)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