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巴黎舉辦的全球氣候高峰會COP21的企業界周邊活動中,以為期兩整天的「永續創新論壇」(Sustainable Innovation Forum 2015, SIF)最受關注、最盛大。
這是第六次SIF,共有五千多個人申請參加這兩天論壇,只有700多位可進入議場。與談者包括BMW、花旗銀行、可口可樂等企業高階主管。
在這兩天國際企業出席踴躍的論壇中,來自台灣的綠色企業代表、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也受邀成為第一天早上的「永續城市論壇:增進能源效率與設計轉型」的與談人之一。
在論壇中,海英俊表示,身為全球電源供應器領導品牌,台達電深知從源頭減碳的重要性,除不斷提升自家產品能源效率,公司也以身作則,先在2010年訂下五年提高50%能源效率的目標,去年宣布達標以後,繼續追加2020年再提升30%的未來承諾。
他當天也分享台達電最自豪、分布全球各地的21棟綠建築,並透露往後除了工廠生產線,台達電的辦公室與資料中心,也要設法達到綠建築的高標準。
該場論壇除了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同台的還包括丹麥機電龍頭Danfoss執行長、軟體大廠Autodesk科技與創業總監、墨西哥Hidalgo州政府經濟局長、及葡萄牙科學與教育部長,擔任主持人的英國BBC名記者Nik Growing,不斷追問每個單位推動環境友善策略的背後動機或壓力來源,有些是受政治領袖驅使,有人是察覺客戶端的需求變化,還有人是感受到社會大眾與年輕世代的期待。
對此,海英俊從容地表示,台達電對抗氣候變遷的決策來自創辦人的自由意志。由於1971創業初期便遭逢兩次石油危機,促使台達電開始思考如何提高能源效率,更不斷省思企業該如何回應環境衝擊,「在那個時候,根本還沒有全球暖化或氣候變遷的議題討論,但我們就開始做了。」 語畢,現場響起一片掌聲。
主持人Nik Growing總結,氣候變遷不能只靠政府牛步應變,諸如公民的環保認知與危機意識,金融機構跟創投單位的投入,都需要企業發揮帶頭作用。意即,無論台灣政府有沒有辦法在氣候峰會露臉,我們都需更多像台達電這樣的企業面孔跳出來,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貢獻一己之力。
(完整巴黎氣候會議報導請見《遠見雜誌》355期,2016年1月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