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新媒體風雲

楊孟瑜
user

楊孟瑜

1993-06-15

瀏覽數 21,700+

新媒體風雲
 

本文出自 1993 / 7月號雜誌 誰在乎台灣?

這個時代,沒有人能輕忽媒體。

而眼前的台灣,媒體的影響力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強度排山倒海襲來。

衛星傳送節目的魅力驚人。亞衛攻城掠地一年多,在台可收視戶已進逼兩百萬大關,占電視家庭的四一%,頗有撼動三台原有電視江山之勢。緊接登場的是,國內影劇大亨邱復生和香港影視王國無線電視台,聯手發動的「歡樂無線衛星台」,預計於今年七、八月開播。

國會袞袞諸公正在審議有線電視法,近期內要儘速通過。此法一旦確立,在全省各處密密盤布多年的第四台和社區共同天線,勢必浮上檯面,整合運作後,極可能形成全台灣上百家有線電視台林立的局面。

衛星電視和有線電視素來相得益彰,來自上空的節目,大多藉著各地鋪設的線路傳輸到每家客廳。和三家電視台大異其趣的是,這兩者都不只有一個頻道播放節目。隨著衛星電視台和有線電視台漸湧漸多,可以推估,明年此時的台灣,將有一百多個頻道供民眾選擇收看。

用「五花八門」、「眼花撩亂」,似乎尚不足以形容觀眾所將面對的電視生態大變貌。半年後,背負著眾多知識分子期望的公共電現也要建台試播;更具意義的是,交通部和國防部已初步允諾讓出頻道,新聞局正在規畫中,如果遵循「廣電開禁」的大道走,兩年後國內將會出現第四家全國性的無線電視台。

媒體就是力量

新媒體時代宣告來臨。

挾著衛星科技的一日千里和廣電開放的時勢所趨,來自台灣各地、大陸彼岸、世界諸國的資訊,益發沛然莫之能禦地匯流入芸芸觀眾的視野、觀念、生活模式和意識型態之中。

「整個媒體環境在調整時,正像是文化建設的一部分,」代理亞衛在台發展,表現突出的和信傳播集團總經理葉文立表示。

「媒體就是力量。」中視總經理朱宗軻說得直接。

「大家都想做有影響力的人。」前任立委,現在擔任「有線傳播發展協進會」理事長的李勝峰點得明白。

掌握媒體,即等於掌握趨勢和影響力;新時代為企圖心強烈者帶來新契機。

李勝峰即表明自己醉心衛星電視新領域,並計畫加入經營。他指出,每個地區原各有其媒體鉅子(如昔日蘇聯之真理報集團、今日台灣之兩大報系),但其之巨大終究限於一地或一國之內;如果手擁衛星電視或有線電視網,勢力範圍自然超越地界,不可限量。

近一年來,各國人馬即相繼來台穿梭,諸如印尼、美國、澳洲等衛星業者動作積極。位在台北南京東路商圈頂端的職棒總部裡,秘書長屠德言曾是亞衛在台業務的開發功臣,他接到全球最大的體育專業頻道ESPN高階主管來電,向他直接探問台灣市場。

在台灣,循著媒體網絡鋪去,是百萬人口的商機和政治勢力的延伸。

「我們評估未來五年內,這是唯一值得投資的行業,」力霸集團的影視機構「友聯全線」公司執行副總游守義,手持其所謂的「建國大綱」策略,再用計算機一連串敲著,得出一個一年可收益三一六億的數字。

「友聯」成立於前年四月,現任董事長是卸任立委王令麟,公司歷史雖只有短短兩年,即憑著集團旺盛的企圖心,結合全省過半的共同天線業者,漸成現有頻道中的主力供應者。

各地方政壇人士紛紛看好這片「勢力s生地」,爭取涉足管道。李勝峰主持的協進會是全省第四台業者集結處,不時遇到會員來問他:「我們縣長說要來入股,你看怎麼樣?」

這兩年選戰中,有心者已運用各地第四台造勢,一旦有線電視台浮現,「整個地區的政經生態會因而改變。」歷練政冶圈多年的李勝峰一語道破。

朝野搶食大餅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沒有人會放棄這數十年來媒體政經結構鬆動的大好良機,尤其是實力雄厚的政黨和財團。在全省或收購、或合併的大肆整合中,「還是大財團或政治勢力介入的較成功,」熟悉業界動態的「衛星與有線電視雜誌社」社長施弘敏分析,他們憑藉大量資金和統籌管理的組織能力,近一年來正加速分據天下。

執政黨向來備受矚目。先是投資台灣電訊網路服務公司,生產電訊系統,以提供有線電視之硬體技術;繼而成立博新娛樂公司,向前則大規模購併各地業者,後盾則有黨營事業中影及中視過去製作的影片做為軟體片源,全面布局。

近日又傳出中華開發信託投資公司董事長劉泰英,計畫投資一千萬美元於香港的「亞太通信衛星有限公司」,共同開發商業衛星市場。這項舉動被解讀為國民黨企圖在有線電視開放後,能夠立即擁有衛星頻道,增加經營籌碼。

政治影響力日漲的民進黨,有廣布的民主電視台為前鋒。只是若仔細探究,這些民主台和民進黨的隸屬關係仍顯薄弱,難以藉政黨力量相輔相成,大多要自求充實。目前最有規模者是台中民主台,已經自國外購入光纖、發射器材等,展開鋪設。總經理賴茂州透露,其整合後目前有近四萬戶的實力,「占台中收視戶的三分之二。」

論及民間財團聲勢,業界目光多集中於中國信託集團旗下的和信集團,以及屬於力霸集團的友聯全線。特別是前者,遠則有聯廣公司二十多年廣告行銷服務的深厚基礎,近則有代理亞衛在台業務的最新經驗,加上所屬行健電訊公司做硬體系統規畫、緯來傳播公司做軟體節目供應,結構堪稱完整。

「電波媒體新事業對我們而言,是非常有潛力的。」和信總經理葉文立表示。

有節目才是老大

各方競逐,眼看風雲際會。只是民間一片不喜政商結合,再加上大環境變數仍多(例如法令尚未定案,近日立委審查有線電視法時,即一舉將政黨操控有線電視的可能管道大多排除),有心擘畫者私下談起新媒體固然雄心勃勃,但行事間仍多所保留,儘量採取低姿態。

倒是年代公司的邱復生異軍突起。這位影視業務橫跨兩岸,涵蓋錄影帶、電視、電影等範疇,近日又觸及衛星頻道的先驅型人物,獨具慧眼的設定「節目供應」為主軸。今年初合組的「聯藝製作公司」,已自闢攝影棚、培養人才、籌製節目,輔以「年代」代理多年的港劇和西片大宗影帶,穩坐片源寶庫。談及此,邱復生不禁笑著說:「我們已經占到重要位置。」

有遠見的經營者都知道,在頻道激增至以百計,觀眾有二十四小時的電視可看之際,「強而有力的好節目」方能吸引住收視焦點,是致勝之鑰。「Program is the king」近期美國一場媒體座談中,一位學者言簡意賅的表明,屠德言引用這句話於台灣現今爭戰中。

正因立基於節目,國內三台在面臨新媒體層層衝擊時,除了鑽研衛星運用,就是一再強調「做好節目」的根本。中視總經理朱宗軻甚且評析,日後眾多的有線電視台未必有足夠的自製節目能力,原有的三家無線電視台反而可躍居為節目輸出者。

放眼大陸

為求節目之多元、市場之廣闊,許多人已放眼大陸。事實上,兩岸近年來的情勢演變也歷歷催化著新媒體時代的成形。

翻開一九九三年衛視亞洲收視戶的分布圖,大陸(四三.0%)加上台灣(一七.七%),足足占據其半數的收視人口。這個總部在香港的衛星電視台,正是由海峽兩邊的廣大腹地緊緊撐住,向泛亞洲三十八個國家發送訊息。

衛視中文台透過衛星,挾著大陸、日本節目長驅直入台灣家家戶戶的破格,已令政府當局須連連研討科技、政策、法令各層面,「這是我們直接要面對的,」新聞局副局長吳中立表示。

五月底剛自大陸歸來的友聯全線副總游守義,帶回厚厚的資料和消息:大陸的中央台、上海、廣東等各地方台也在整合,結合台灣媒體業者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設備出設備……。他甚至大膽預期,「半年後兩岸一定有戲劇性變化。」

在「大中華經濟圈」的隱然塑形中,在「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世紀」的燦爛遠景中,兼具經濟、文化、政治資源的媒體,正是其中要角。

新媒體時代對自不同角度出發的人,各有不同的涵意。幾番合縱連橫後,誰是最後的贏家?觀眾是得利的漁翁還是被吞食的小魚?

今年,會是關鍵。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