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104年農村領航獎,12月1日30位獲獎農村英雄戴桂冠

產業活化、青年返鄉、生態保育、文化美學,樹立農村再生好榜樣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15-11-18

瀏覽數 11,900+

104年農村領航獎,12月1日30位獲獎農村英雄戴桂冠
 

挺身護農村,打造美好社區田園,30位領航農村再生的傑出英雄出列,在活化農村產業、返鄉拚出實績、生態保育有成、樹立文化美學4個領域,作出令人感動的貢獻,將於12月1日戴上「農村領航獎」的桂冠。

臺灣自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5年推出農村再生培根計劃,帶動農村開啟轉型契機,2011年執行農村再生條例、編列10年預算推動,全臺眾多農村已朝著生活、生產、生態及文化美學的方向努力投入水土保持局局長李鎮洋所指的農村再造「寧靜革命」,農村再生出現具體成果,內外兼美,背後有一群默默付出、耕耘的人。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鼓勵傑出的農村再生推動者,今年舉辦「104年農村領航獎」,分4大領域「農.好物」產業活化、「農.好青」青年返鄉、「農.好境」生態保育、「農.好蘊」文化美學評審,選拔農村英雄,號召臺灣農村人才參加,總計報名參賽件數多達141件,經過初審,選出50名參賽者進入決審進行面試,最後拍板定案,選出4個領域的30名農村英雄,從他們投注於農村社區從內在改變到外在的歷程,正可印證農村改造與再生的非凡成就。

30位農村英雄

104年農村領航獎,12月1日30位獲獎農村英雄戴桂冠_img_1

104年農村領航獎,12月1日30位獲獎農村英雄戴桂冠_img_2

104年農村領航獎,12月1日30位獲獎農村英雄戴桂冠_img_3

104年農村領航獎,12月1日30位獲獎農村英雄戴桂冠_img_4

臺灣各地大大小小的農村,需要的正是像這樣有遠見、築夢踏實、無私奉獻的農村英雄,分享他們的歷程與故事,像是各類別中的:

《農好.物》宋俊一

104年農村領航獎,12月1日30位獲獎農村英雄戴桂冠_img_5

在臺東縣海端鄉崁頂社區,99%以上人口都是務農的布農族,但水蜜桃過熟或存放過久來不及出售,竟淪為豬食或肥料。

退休教師宋俊一回到老家,發現此情此景,心疼不已,認為必須幫忙提升農產的品質與產能,102年透過理監事會議、部落會議、農村再生培根計畫課程的時段,向居民逐一說明並取得共識,調整農作物栽種組合,加強食品標示,讓水蜜桃的冰棒、果醬、奶酪加工品上軌道,甚至還拓展到橘子、地瓜等各式果醬和桔皮清潔劑用品,尤其推動「原食部落綠色遊程」,把遊客帶進距離火車站僅3、4公里的崁頂社區。

如今,不論是生態或農特產、布農傳統工藝,都蛻變為欣欣向榮的產業,個性害羞、老實的布農族人已經有信心:生活品質會更好。

《農好.青》林宥岑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104年農村領航獎,12月1日30位獲獎農村英雄戴桂冠_img_6

在埔里鎮一新社區,農村青年紛紛出走,環境不再美麗,珍貴的蜻蜓、蝴蝶、白魚都變稀少了。林宥岑決心回鄉創業,推動埔里農業轉型升級為有機種植,保護生態環境,申請「綠色保育標章」,投身農村培根計畫後,榮頒農委會「跨域示範社區」。

構建「白魚悠遊水筍田」的畫面,秉持自然、復育、健康、傳統精神,推進友善農業大地,與天然生態共存,也讓農民得以提升競爭力。

除了建置社區白魚生態復育池、避難池2座,並發展各類小農體驗行程以及文創商品、特色料理、特色果汁,連農民都精神抖擻地加入嚮導行列,整體社區欣欣向榮,旭日東升。

《農好.境》王嘉勳

104年農村領航獎,12月1日30位獲獎農村英雄戴桂冠_img_7

在電影《賽德克.巴萊》上映前,幾乎沒什麼人知道在仁愛鄉南豐村眉溪部落存在著這支具有悠久歷史、抗日光榮事蹟的原民部族。賽德克族青年王嘉勳以實際行動推動社區的公共事務,帶領族人動手整地、建屋、織布、製作家具和弓箭,讓敬祖靈傳文化傳承下去。

王嘉勳尋求跨領域、跨部會的多元合作,突破部落的發展瓶頸,綠色產業興起,創造了50人以上的就業機會,結合農業經營、民宿、傳統工藝、風味美食、生活體驗,不但開創了地方特色產業,更透過居民參與生態旅遊產業而強化了蝴蝶谷等自然生態保育共識,更得以落實環境教育大業。

《農好.蘊》林宋博芳

104年農村領航獎,12月1日30位獲獎農村英雄戴桂冠_img_8

98年8月莫拉克颱風襲臺後,林宋博芳帶著阿美族居民去撿漂流木,製作成桌椅、燈籠等家具,並帶領社區重新啟用月桃葉梗編織成帽子、容器,突顯文化美感,也為旅遊亮起新的一盞燈,向外再跨出一大步,他更到處探詢編織草繩成為神社御守祝願繩銷往日本的可能性,皇天不負苦心人,104年11月首批產品順利外銷了。

回顧日據時代,富豐社區附近的燃氣井因為遭到投降的日軍縱火,被稱為「惡魔之地」,同時,這100年間,社區遷就志航基地的興建,被迫遷村3次,社區年輕人口大量外移,林宋博芳發展木工、編織瑰寶工藝和旅遊,終於吸引新世代回流,把「惡魔之地」改寫為「祝願之地」。

「104年農村領航獎」農村英雄分享會暨頒獎典禮定12月1日下午2時舉行,由主辦單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執行單位水土保持局局長李鎮洋頒獎予30位農村英雄獎得主,並致詞勉勵。

頒獎方式生動,播放「農.好物」、「農.好青」、「農.好境」、「農.好蘊」4組亮點影片,並邀請得獎人代表上台發表感言後,即由獲獎人之一的林宋博芳帶領全體獲獎英雄登台大合唱,振奮士氣,隨即由4類獲獎人代表賴玉敏、林麗蟬、廖中勳、李建清分享專業領域奮鬥心路歷程與大家交流,精采可期。

而早在頒獎典禮日之前的10月間,水土保持局也已先帶領獲獎英雄們前往日本,展開為期5天的農村參訪交流,具體達到了實惠獎勵與自我再提升的效益。

參訪行程把農的好物、青、境、蘊面向、據點都完整融入,由靜岡縣廳協助接待、導覽,包含在農民市場、MOA農場、獲獎草莓園、地產地銷農村餐廳、東山茶業農業協同組合與靜岡茶草場農法等,擷取他人長處、績效作為借鏡,擴展國際視野,加強戰力,有助以全新新觀點帶動農村社區發展,再展臺灣農村社區的活力面貌,領導農村前進,續航力源源不絕。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