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賓由左至右:政治大學校長 周行一、財政部政務次長兼臺灣土地銀行董事長 吳當傑、馬來西亞首相署中小企業拓展中心總執行長 符策勤、中華郵政董事長 翁文祺、富邦金控高級顧問 龔天行
金融能否創造美好社會?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的答案是肯定的,也在2012年發表《金融與美好社會》一書,闡述現代金融應對社會扮演的積極角色。2015年,在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的專題論壇現場,也對此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擔任論壇主持人,論壇與講者邀來財政部政務次長兼臺灣土地銀行董事長吳當傑、馬來西亞首相署中小企業拓展中心總執行長符策勤、中華郵政董事長翁文祺與富邦金控高級顧問龔天行。
周行一:服務人群 是現代金融最大課題
「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之後,大家對金融界的印象就不太好!」周行一指出,2007年發生全球金融危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金融機構為了獲利而承擔太多風險,導致系統性崩盤,並蔓延到實體經濟、產生全球危機。至今,許多人還是認為金融機構不太重視社會企業責任。
對此,他大呼可惜,因為金融當初之所以存在,是為了服務人群,像是人們把財富放在銀行就會安心,有需要的人也可借到錢。因此,如何找回金融的良善初衷與服務人群的價值,就是現代金融最大的課題。
吳當傑:朝自由、人性與民主化邁進
吳當傑表示,席勒提醒大家,金融要創造美好社會,須朝「自由化」「人性化」與「民主化」邁進。他樂見,在國內銀行體質愈見好轉的情況下,大家勇於擔負起更多社會企業責任。
兼具金融監理人與銀行經營者身分的吳當傑觀察,所謂企業社會責任已經從過去重視股東利益,到照顧全體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而且現在展現社會責任的方式不是只有捐款,而是關心社會企業責任如何融入核心業務。
符策勤:整合資源 引進創投與風投
「中小企業拓展中心雖然成立只一年,但做了很多『左擁右抱』或說是『左青龍右白虎』的事!」擔負招商責任的符策勤賣力推薦馬來西亞。他表示,在馬來西亞,通常沒有三年業績是無法向銀行借到錢的,因此他就左手做整合資源的工作,讓傳統銀行願意借錢給微型與新創企業,而右手就引進創投與風投。
他說,馬來西亞再不做這些,就會落後中國10年、落後華爾街30年。像是之前有一個美國華裔學生得了創業大獎,陸續向馬來西亞政府與他的中心募資,又陸續向新加坡淡馬錫銀行與日本軟銀銀行募得巨資。這也告訴許多年輕的新創團隊「年輕人不要自卑,除了傳統銀行,也有創投可以借!」。
翁文祺:民眾的信賴 就是最大資產
第二次參加遠見高峰會的翁文祺笑說,企業負責人最重要的就是把員工照顧好,讓他們覺得很快樂、公司有前途,就能影響外部、創造美好社會。他表示,中華郵政並非傳統金融機構,在他辦公室有一塊「溥益民生」的匾額,落款人是前總統蔣中正,就是在提醒郵局存在有普及化服務的義務。
中華郵政一向落實這樣的普惠精神,例如只要有地址的地方,一定要送到。「民眾對郵局的信賴,就是我們最大的資產!」翁文祺驕傲指出,郵局的總存款金額占全國的16%,中華郵政的理念是不做放款,而把涓涓細流的錢收起來做妥善保管,因此每當爆發金融機構有擠兌危機時,郵局就是最穩定的力量。
龔天行:創新過程會有風險 需要被監管
龔天行指出,當年在雷曼兄弟宣布倒閉的幾天後,當時美國財政部長曾說「這是經濟上的911」,並非說是「金融業的911」,表示經濟會崩潰,但金融其實不會倒。因為所謂金融,就是把社會儲蓄導入社會的投資,若兩者不能融通,經濟就會崩潰,這是金融業者所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他觀察,金融業在創新過程中會產生風險,因此需要被監管、被規範,而之後會再衍生出創新能量,在這些自我修正的循環過程中,他相信金融的確能創造美好社會、造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