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讀書人之會

林惠君
user

林惠君

1993-04-15

瀏覽數 14,250+

讀書人之會
 

本文出自 1993 / 5月號雜誌 第083期遠見雜誌

「我覺得這是全台北最乾淨的地方。」玉鼎建設廣告公司總經理曾文龍,喜歡用這句話形容他創立的「不動產讀書研究會」。

民國七十五年五月,看書也寫書的曾文龍認為「自己看書,不如大家一起看書」,他找了幾位愛書的房地產業朋友,成立房地產界第一個讀書團體「不動產讀書研究會」。

會員們固定在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三的晚上聚會,並由輪值主席的會員選定一本書,大家互相交換看書心尋。

當初曾文龍刻意在房地產界找尋愛書同好,為的是便於討論專業書籍,同行會員間也有較多的共同話題。由於朋友介紹及慕名而來的參加者愈來愈多,在開拓視野的原則下,會員已不再限於房地產業。七年後的現在,二十多位會員中有體育老師、旅行社職員、報社記者……,相同的是,每個人都愛讀書。「我們不講面子,也不談工商利益。」加人兩年多的王慧玲強調。

「純粹讀書,強調參與」是會長曾文龍認為這個讀書會最獨特的地方。讀書會沒有其他聯誼活動,開會就是談書,而且每個會員都要報告閱讀心得,並參加討論。三次無故不到的人,還會被「留會察看」。

智慧交流空閒

愛書人在這裡找到了智慧交流的空間。任職於貿易公司的王慧玲以前只是把書看完,現在有了一起談書的同好;從事婚紗攝影工作十年的譚有為很喜歡看書,但工作上少有接觸,讀書會讓他硬是擠出時間來重拾書本;而現任立委顏錦福,在台北市議員任內就加人讀書會「廣結善緣」,雖然去的第一天,就有會員質詢他的政治立場,一年多下來,他也成了每次必到的忠實會員。

來自不同背景的會員,各有各的看法,讀書會讓彼此的知識得以相互激盪。以前做過房地產,現為電視編劇的吳文良,參加讀書會將近兩年,他認為這種討論可以「讓別人的眼睛成為自己的眼睛」;政治立場鮮明的顏錦福還把自己寫的書「台灣人出頭天」拿到會中討論,接受會員質詢。近來讀書會也開始邀請書的作者,參與會員的討論,讓寫書的人和看書的人一起成長。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讀書會的團體壓力,讓會員們在工作外,學會利用吃飯、塞車的零散空檔看書。從事流通事業的劉榮煌,為了讀書會,把看電視的時間都省下來看書,只因這種書香聚會「人生難得幾次」。

每年年底,會員們就把最後一個月的讀書會改為年終聚餐,談談對讀書會的感想。顏錦福當選立委時,會員們也買蛋糕為他祝賀,讓他深感溫暖,「雖然不是每個會員都贊同我的政治理念,但他們都是很真實的朋友。」

讀書會的交流,讓會員更懂得分享。覺得自己貧乏而開始看書的王慧玲,讀到喜歡的書總會多買幾本送給朋友;四十多歲的譚有為會把讀書會的討論重點,講給太太和念小學三年級的兒子聽;做房地產,也主持出版社的曾文龍,以在職訓練方式鼓勵員工看書;會員中年紀最大的顏錦福,常常忙得沒有時問在讀書會外討論書本,但每次他都要去聽聽會員的討論,增加自己的問政常識。

為作者的智慧而存在

當了十年編劇的吳文良估計,這種跨行業的讀書會,在台北市可能不超過十個,值得推廣,「它不像歌友會只為偶像而存在,它是為作者的智慧而存在。」一個月看一本書,七年來讀書會也為會員累積了可觀的智慧資產。加入讀書會已有六年的張芳寧認為,閱讀得多,思考得就愈多,「不敢說有什麼進步,但一定會有收穫。」

自己參加了兩個讀書會的王慧玲,覺得想讀書的人還是很多。她曾在一次貿易訓練課上提到讀書會,下課後好多人圍著她問情形,現在也打算成立一個讀書會。她希望讀書的風氣可以像一張張的網,延伸出去。

七年來一直擔任會長的曾文龍,期望讀書會能改變一些社會風氣,「那些酒肉交際如果能有一半改成讀書會,社會就祥和多了。」

這群愛書人正默默地把書香社會的種籽,撒在自己和別人的心田上,讓它發芽、茁壯,期待有一天能綠樹成蔭。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