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四事件像聲吶喊,劃破了南台灣的天空。
人們開始正視--高雄,除了港口、煙囪,在台灣的政治版圖上,究竟是「啥米款的所在」?要捕捉一個城市政治性格的全貌並不容易有點像瞎子摸象,各說各話,又像拼圖,缺一塊就失真。
看過二二八、美麗島事件,港都的政治人物和群眾以草莽激情著稱。他們有勞工階級的叛逆性,抗議政府「重北輕南」,反「大台北主義」和「大中國意識」,自信高雄才是展現本土特色的政經重鎮。
鏡頭轉到夾處半屏山和壽山間的左營眷區,圍牆內的思考模式仍貼著「軍區政戰體系」運行,當「高雄國」內台獨、省籍意識膨脹,他們像怒濤拍岸的孤島。
然而,當本刊針對高雄一般市民進行調查時呈現的卻是頗為理性、包容性強的政冶觀。那一種力量將主導高雄、進而影饗台灣?那一種聲音能說出人民心底的渴望?「民意掛帥」的今天,「三面高雄」提供思考的機會。
(林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