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周正剛/織出書的網路

余宜芳
user

余宜芳

1993-04-15

瀏覽數 25,600+

周正剛/織出書的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3 / 5月號雜誌 第083期遠見雜誌

上個月,執連鎖書店業牛耳的金石堂書店,在宜蘭羅東的分店熱鬧開幕。此舉不但使其書店總數邁入二十五家,也比其他競爭對手更早在東部扎根。

金石堂在近兩年間迅速擴充版圖,以平均每二到三個月增設一新據點的速度,大幅領先同業書店。在幕後運籌帷幄的,則是總經理周正剛--遠流出版公司負責人王榮文口中「金石堂的靈魂人物」。

書店企業化的開山祖師

不愛曝光、應酬,喜歡閱讀管理書籍的周正剛,原是有五十年歷史的高砂紡織第二代子弟。由於紡織業景氣不佳,身為長子的他,衡量個人興趣,以及在出版界友人推動下,十年前創設第一家金石堂書店,做為家族企業轉投資的起點。

出乎意料,這位半路出家、圖書零售業的門外漢,竟然做得有聲有色。出版界已公認金石堂是台灣書店走向企業化經營的開山祖師,而目前金石堂年逾十億元的營業額,也已不遜本業高砂紡織。

周正剛成功的訣竅在那裏?

「他非常敬業、全心全意投入,」他的多年好友兼鄰居王榮文觀察,當年也有許多企業家投資書店、出版業,都不成功,主因是他們抱著玩票心態經營,然而周正剛從開始就戰戰兢兢,每一細節都不放鬆。

他回憶,周正剛曾一次次找出版界朋友聊天、勾勒理想書店藍圖,赴美、日觀摩大型書店,甚至不厭其煩地和室內設計師討論書店內部的動線該如何設計。

和他共事十年,金石堂副總經理陳斌形容周正剛的管理風格是實事求是、重現數字管理、不斷創新。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由辦公室布置或可看出他實在個性的一面。每家金石堂書店幾乎都寬敞明亮、迥異傳統書店的黯淡壅塞;但總公司的辦公室卻毫不講究門面,空間被運用到極限。

周正剛對成本控制、數字管理的理念也貫徹到員工身上。企畫部副理蕭艷秋雖是文科背景,如今每本書採購成本、迴轉率、坪效……等,數字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從她口中吐出,「總經理平時就這麼要求,每個人對自己單位上的數字都清清楚楚。」

熟識他的人觀察,由於大學畢業後被父親送往台塑企業的基層磨練兩年,再回高紗紡織工作,台塑樸素、成本效益至上的企業文化對他影響深遠。

此外,在周正剛積極鼓勵創意的大原則下,金石堂的內部會議很多,腦力激盪出如暢銷書排行榜、發行書訊、和其他業種合辦活動……等突破傳統的行銷手法。他也習慣在開完會後,以三十分鐘至一小時和員工分享閱讀心得,例如國際經濟現勢、管理新知等。

然而,一些瞭解周正剛創業之初理想的出版人,都在近年金石堂壯大的過程中,看到企業經營中,現實和理想衝突的無情事實。

有人認為,金石堂對於書籍的選擇上,「商業氣息過重,有些好書不願擺在顯眼位置上,或根本買不到,因為不好賣被退掉了!」也有人認為「以金石堂目前的影響力,推動文化公益性的活動尚嫌不足。」

而基層店員的流動率過高,使金石堂的讀者服務成為管理最弱的環節。

金石堂已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書店,未來能不能成為最好的,考驗周正剛的管理智慧。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