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過去老師都以講述、趕進度、考試為中心的學習,近年來,在教育界最火紅的「翻轉教室」, 都被泛指為所有創新的教學法,但真的是是如此嗎?
有教授認為,翻轉教學不應該被誤會成「把過去都顛覆掉」,每位老師本身就有各自的教學風格,面對不擅長的教學法,不必太刻意去勉強。
新教法不外乎是以學生為中心,但讓學生成為主角,課堂時間讓他們發表討論,老師得花更多的心思設計課堂活動,確保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夠參與。
當創新教學有一定顯著效果時,教育官員就說:「每位老師都要翻轉!」,但教學方法不應該這樣被強制要求的,將決定權留給每位教師,依照自己所擅長的做調整,才是上上策!
(文:Wayne/圖片來源:flickr Oliver Tacke)
【原文節錄】
翻轉≠最棒的教法,公開觀課不是看熱鬧
翻轉,無疑是這兩年教育界最紅的字眼。但「翻轉」的定義是什麼?有哪些迷思?《遠見》整理出四個觀念,讓你正確理解。
觀念1〉不是所有新教法都叫「翻轉」
翻轉(flipped)一詞,源自兩位美國教師推動的「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教學法。前兩年在台灣暴紅後,就被用來泛指所有創新的教學法。
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解釋,過去以老師講述、趕進度、考試為中心的學習,都該被翻轉成「以學生為中心」,正是翻轉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