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苗栗縣政府因為發不出薪水,成為關注焦點。其實《遠見雜誌》早在2012年7月出版的雜誌中,就特別針對22縣市債務進行總體檢,當時的調查結果顯示,苗栗縣不僅是全國人均負債第二高(7萬2016元)的縣市(僅次於高雄市7萬8713元)(表1)。同時也是債務增加最多的縣市,從就任時(2005年底)的162.27億元,增加至2012年4月的405.43億元,增加金額為243.16億元(表2)。
(點擊上圖可放大檢視,刊載於《遠見雜誌》2012年7月號頁128)
(點擊上圖可放大檢視,刊載於《遠見雜誌》2012年7月號頁130)
由於前苗栗縣長劉政鴻曾經得到《遠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五顆星,因此近來有些電視「名嘴」與部分網友質疑《遠見雜誌》的調查,指出為何苗栗縣財政破產,仍能得到五顆星評價?
其實《遠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大調查,顧名思義,是各地方縣市民眾對各自縣市長的「施政滿意度調查」,僅能反映調查當時各縣市民眾的感受評價,反映的是各縣市民對縣市長的滿意度,滿意度高低並非《遠見雜誌》內部可以左右與竄改。
若縣市長施政有所懈怠、或有貪污舞弊等違法、或失去民心的施政做為,遠見調查的歷史資料顯示,民眾對縣市長的評價星等,也會隨民意起伏而升降。星等滿意度像是一面忠實鏡子,反映地方民眾的真實感受。
《遠見雜誌》做為媒體,秉持客觀中立,忠實地把調查結果刊登,絕對不受業務影響。這項調查結果更不受任何縣市長個人、任何政治人物與任何政黨左右。
以前苗栗縣長劉政鴻為例,他擔任縣長後(2005年12月20日就任),首次列入《遠見雜誌》調查是在2007年。當時他的成績只有3顆星,2008年是4顆星,2009年至2012年為5顆星。
但是2013年降為4.5顆星,2014年更是吊車尾,倒數第二名,只有3.5顆星。顯示《遠見雜誌》的調查結果,都是具體呈現當時縣市民的心聲(表3)。
此刻任何人質疑《遠見雜誌》調查劉政鴻曾是五顆星的那幾年,也就是2009年到2012年期間,若是部分名嘴與網友們也能找出同時間其他台灣的媒體,包括報紙、雜誌與電視台,那幾年也曾針對縣市長施政滿意度做調查,就會發現,那幾年其他媒體的調查結果,其實與《遠見雜誌》的調查,大同小異。在其他媒體調查中,劉政鴻那幾年的排行也大都名列前茅。只是各媒體呈現方式不同,《遠見雜誌》是以星等族群排名,所以每年的5星首長不是固定人數,可能三位也可能四位不等,其他媒體則是依序排名(1、2、3等等)。因為在2009至2012年間,大埔事件尚未嚴重衝突與惡化,儘管苗栗縣負債已大幅增加,但多數民眾並不知情,也沒有發生發不出薪水的窘境,所以劉政鴻的民調成績仍維持在高檔。
時空環境已不同,怎麼能用今天的客觀現實,來質疑多年前的調查結果?
而且劉政鴻在《遠見雜誌》多年的調查中,成績起伏,部分名嘴卻只強調他是5星縣長,卻為什麼不說他也曾是《遠見雜誌》3星、3.5星、4星、4.5星縣長呢?是否以偏概全,刻意扭曲視聽?
更何況當劉政鴻於2012年拿到苗栗縣民滿意度五顆星的同時,《遠見雜誌》同時也報導,苗栗縣財政問題已十分嚴重,平均每人負債為全國第二。
遺憾的是,每次只要一提到苗栗縣的問題,部分不明就裡的名嘴或部分網友總是以似是而非的言論傷害《遠見雜誌》的信譽。
《遠見雜誌》業務部秉持新聞媒體該有的正常作業原則,承接各縣市政府業務廣宣專案,都是經過公開透明的合法招標程序,結果也均公開在各中央與地方政府網站上。《遠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跟業務預算絕無關連,經得起外界檢驗。
《遠見雜誌》就此聲明,以正視聽。
詳細《遠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Q&A,請看 https://www.gvm.com.tw/article/29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