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左至右為《遠見雜誌》副主編黃漢華、《遠見雜誌》副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資深諮商心理師李逸明、心受創藝場創辦人陳宛琳、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遠見雜誌》副總編輯滕淑芬、肯愛協會祕書長蘇禾。)
八仙樂園塵爆事件發生至今超過兩週,媒體頻頻報導傷者接受清創治療,或死亡的消息,社會跟著焦慮不安,似乎染上了廣泛性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一詞也常見於媒體。
日常工作生活的壓力,加上這次的重大意外傷患人數高達近五百人,使得整個社會好像籠罩在高壓底下。
值此社會壓力龐大情況下,《遠見雜誌》在7月14日推出《10大心法遠離壓力症候群,找到你的快樂日記》的《健康遠見》特刊,舉辦出刊記者會,並且邀請心受創藝場創辦人陳宛琳、肯愛協會祕書長蘇禾、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資深諮商心理師李逸明,就國人心理壓力和塵爆事件的創傷壓力進行座談。
由於近日有八仙塵爆傷者陸續死亡,生離死別的消息令人鼻酸,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資深諮商心理師李逸明表示,社會籠罩在替代性創傷的陰影之下,大眾的情緒都被相關新聞影響。以她自己為例,一位死者的年紀和她兒子一樣,讓她也傷心地留下眼淚。
雖然如此,她呼籲社會要視燒燙傷者為一般人,以開放胸懷接納他們重返社會。以藝人Selina為例,她因為受傷,皮膚排汗功能不如從前,但是,她忍著體內的灸熱不適,仍能在跨年晚會有傑出表現,相當難得。
肯愛協會祕書長蘇禾表示,燒燙傷者承受巨大的疼痛,在疼痛之間,如果能有一、兩秒的心靜時刻,要緊緊抓住,反覆練習這個過程,心靜的時間若能愈來愈長,就不會心慌,也能更快走出傷痛過程。
此外,《遠見雜誌》也發表國人壓力大調查,從調查中發現,多數國人自認為承受低度到中度的壓力,平均壓力分數是5.6分,但是,看在醫師、心理師等專業人士的眼裡,國人平均壓力分數是7.3分,許多人承受中度到高度的壓力,和民眾的自我認知有不小差距。
由於憂鬱症是壓力引起,被世界衛生組織視為21世紀的重大疾病。曾經罹患憂鬱症的肯愛協會祕書長蘇禾說,在發病期間,他不能吃,也不能睡,每晚都做惡夢,重返創傷現場,到最後,感覺都竟然麻痺了,沒有快樂,也不會感到悲傷,但也失去了活力。
一度也是憂鬱症患者的心受創藝場創辦人陳宛琳,是一位舞者。她徘徊在創作、謀生的兩難之間,因為承受壓力而發病,雖然她擅長舞蹈,在罹病期間,舞蹈成了她的壓力來源,而不是紓壓方法。
直到她去看醫師、定期服藥,憂鬱症才逐漸好轉,如今,她會以音樂、繪畫作為紓壓方法,也舉辦舞展,讓社會大眾認識憂鬱症。
她也提醒大家,身邊若有憂鬱症親友,他們的身心處於低潮狀態,難以提振,因此,不要對他們說「加油」「振作起來」「你要感恩」等話語,這會讓他們更沮喪。
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則表示,心理創傷有「四好」,即:好疲倦、好難過好煩悶、好想死,最後失去活下去的勇氣,創傷也讓人有「四不好」,即:吃不好、睡不好、心情不好、人際關係不好。
他說,壓力讓人的大腦運作失調,因此,一旦感到心情低落,不妨找精神科醫師,不必諱疾忌醫,接受正確的藥物治療,可以改善病情,回到吃好、睡好的生活。
「不要只看眼前的困難,」許正典常這樣告訴病人。他認為,凡事往正面去想,眼光放遠,可以突破現在的困境,勝過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