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尊稱為「纖維之王」的牛蒡富含膳食纖維,可刺激腸道蠕動、幫助體內環保、排便通順,對於小資女孩可說是愛美不可或缺的超級聖品呢!
牛蒡富含水份和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另外牛蒡所含的蛋白質、糖類、維生素A、B1、C和鈣、磷、鉀、鐵等礦物質,具有抗氧化特性。還有一種特別的「菊糖」(又稱菊苣纖維)養分,能增強體力、活絡筋骨,吃牛蒡真的是好處多多,難怪牛蒡也有「東洋人蔘」的美稱。
牛蒡怎麼挑
1.不要買用水清洗過的牛蒡。而是選擇帶皮且還帶些泥土的,才是剛採收的新鮮好物!
2.挑選牛蒡的時候,要選擇根鬚較少的牛蒡,根鬚越多表示在土裡的時間長,才需要長出可以吸收更多養分的鬚根。
3.拿在手中感覺較重,代表裡頭水分含量高,且不易挑到「捧心」(台語:空心的意思)的次級品。
4.用手握住牛蒡較粗的一端,若另一端呈現自然彎曲,這樣的牛蒡口感較鮮嫩。
牛蒡保存妙招
牛蒡冷藏約可保存3~5天,盡量用保鮮膜或牛皮紙將牛蒡完整包覆起來,再放入冰箱。未吃完的牛蒡可以先用水煮熟後,以小袋子分裝冷凍起來,要吃的時候再解凍烹調即可。
牛蒡千變萬化的吃法
一般常見的牛蒡吃法,像是切成薄片和排骨一起燉湯、泡熱水當養生牛蒡茶,或是裹上麵糊入油鍋炸成牛蒡天婦羅等。但最受歡迎的還是做成日式的涼拌小菜,刨成細絲之後,和紅蘿蔔絲一起下鍋炒,放入醬油、味醂、砂糖和水一起熬煮至牛蒡軟嫩,上桌前灑上白芝麻或花生米之類的堅果點綴一下,就是一道美味又方便的小菜囉!放冰箱冰過再吃更美味,很適合入春之際的微熱天氣。以下教大家如何切牛蒡絲喔!做炸天婦羅或涼拌牛蒡絲都適用!
牛蒡的切絲處理
超愛吃涼拌牛蒡但是卻不知道怎麼處理嗎?每次心血來潮買回家都只能它大眼瞪小眼,然後開始後悔嗎?這裡有簡單的牛蒡處理小撇步,讓您不管做涼拌還是炸天婦羅都適用喔!
【步驟】
1.戴上手套清洗牛蒡。
2.將牛蒡至於流動的清水下,刷除表面的泥土。
3.利用刀背將牛蒡表皮去除(也可以省略此步驟)。
4.切好的牛蒡要立刻放入清水中浸泡才不會變色,即使水變成褐色也不必換水。
5.之後再將處理好的牛蒡放入醋水中,濃度約3%,可使牛蒡的色澤更潔白。
【料理小撇步】
1.用刀背將牛蒡表皮去除後可以就直接幫牛蒡切絲囉!切絲方法可以像是削鉛筆般,一隻手拿著牛蒡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另一隻手拿刀子或是削皮刀邊削牛蒡,這樣每根牛蒡絲就會削的很均勻囉!
2.削成牛蒡絲後,可以放在醋水中以免變色。
3.削成絲的牛蒡只要用紙巾擦乾後拿去油炸就是好吃的天婦羅,撒點胡椒鹽、唐辛子就很好吃了喔!或是將牛蒡絲做成涼拌牛蒡絲也好吃!
4.牛蒡能食用的部份,是以種植在地下的根部為主,而它的養分都藏在表皮上,所以建議連皮帶肉一起吃最營養!料理時,先把表皮上的泥土沖洗乾淨,再用刀背稍為刮去表皮即可。一般會泡過醋水的牛蒡雖較好看,不過這麼一來,牛蒡內含相當營養的「皂素」也會隨著醋水一起流失,其實相當可惜,建議自己在家吃的話,就跳過泡水的步驟直接料理,如果是有機或無毒的牛蒡自然會更令人安心!
專欄介紹:
「台灣好農」以「為家人挑選食材」的心情,在全台各地走訪無毒、有機的食材,也帶回最真實的農地故事。我們支持永續的友善農業並用消費的實際行動支持各地的好農夫,努力推動在地飲食,讓更多的人可以吃到健康、美味、安全的農產品。近期我們成立台灣好農部落格,提供消費者有趣的食材知識、實用的食材處理與保存方法與創意食譜,希望讓家人吃的安心外,同時也能體會食材知識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