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末,醫界很不平靜。網路上串連聲援遭立委指控醫療疏失的婦產科醫師,並且發表文章說明高齡產婦的風險,不應該轉嫁第一線醫師;在反對聲浪高漲下,立委出面道歉。
本月15日民進黨籍立委姚文智與黃姓女子召開記者會,在鏡頭前哭訴在母親節前夕痛失孩子的心情,控訴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科醫師有醫療疏失,而且對胎兒遺體不敬的處置;大帽子一扣,媒體競相報導,但是醫界一片譁然。
婦產科醫師很傻眼,他們不曉得當事人指控的陳志堯醫師何錯之有?懷孕生產本身就有風險。再者,醫療本身就是充滿風險的行為,醫師也不願意看到非預期的結果,無奈醫師不是神,沒有一個醫師能夠百分百保證,所以不應該所有風險都由醫生一個人承擔。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報告,20週以上胎死婦中發生率約1/160,也就是美國一年有2萬6000個個案,台灣1年也有數百例胎死婦中案例。原因可能是胎兒的基因或染色體問題,或是胎盤及子宮的問題,導致胎盤早期剝離或早期破水;也有可能是母體問題,如妊娠高血壓、糖尿病、免疫性疾病、肥胖、高齡或高齡初產等,但仍有近1/3個案無法找出原因。
以妊娠高血壓為例,近年台灣婦女有晚婚、晚生的趨勢, 比例已經是20年前的2倍,此類孕婦的寶寶血流量會異常,導致胎兒在子宮內無法獲得足夠養分,也有可能是氧氣供應不足,導致胎兒缺氧,胎盤早期剝離,造成胎兒不幸死亡。
醫界發起連署與打電話到姚文智服務處抗議;婦產科醫學會還罕見發出聲明稿聲援陳志堯,還說這樣的報導讓很多婦產科醫師有「不如歸去」的念頭。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表示,發生這樣的不幸,很令人難過;但醫療過程本身就充滿不確定性,導致許多醫療意外都無法事前預防,若動不動就以百分之百可能事先防範來苛責第一線照護醫療人員,媒體與民代不當的指責將是「壓倒台灣婦產科醫師的最後一根稻草」。
目前台灣有執照的婦產科醫師約有3000人,實際在接生的只有800人,平均年齡超過50歲。台大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施景中說,產科醫師賺得少、責任重又糾紛多,在醫界被喻為是「夕陽產業」。
針對姚文智質疑處理死胎的過程,施景中說,榮總處理的標準作業流程就是所有醫學中心的流程,醫院不可能為了省一點錢,故意把不幸往生的胎兒擠到小塑膠袋裡,至於立委要求的童棺,醫院並非禮儀公司,且醫師處置相關費用不到1萬元,如何提供童棺?
醫界同時也很痛心,黃姓女子曾經領有護理師證書,如此又證明了,醫療糾紛最多也最難纏的就是病人家屬是醫護人員,何苦醫醫相害呢?此外,陳志堯照顧過的孕婦也為他打抱不平,他們上網留言說,陳醫師病情解說非常詳細,而且總是安慰孕婦,讓孕婦心情穩定,不可以這樣對一個好醫生。
這次風波隨著姚文智鞠躬道歉告一段落,但醫療風險終究是存在,而良好醫病關係需要經營,希望此次事件後醫病雙方更能設身處地替對方多想一點點,創造醫病雙贏的醫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