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曾銘宗:打造好的發展空間,讓台灣孕育出區域性的金融機構

金融如何造就美好的台灣社會?

林佳誼
user

林佳誼

2015-04-13

瀏覽數 14,550+

曾銘宗:打造好的發展空間,讓台灣孕育出區域性的金融機構
 

(圖說:由左至右分別為華南金控董事長劉燈城、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

金融該如何造就美好社會?或者更進一步說,該如何造就美好的台灣社會?最能解答這個問題的,非台灣金融業最高主管──現任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莫屬。

天下文化去年底出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J. Shiller)新作《金融與美好社會》,闡述金融業在社會中應該扮演的角色,引起廣泛迴響。

迴響之一,正是來自一手執掌全台金融業監理的曾銘宗。

4月11日,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 在天下文化與華南金控聯合舉辦的「金融與美好社會趨勢論壇」上透露,去年底《金融》一書出版後,他親自寫信給國內眾多金融界大老,分享書中理念。其中第一個回應的,正是曾銘宗。

親自出席論壇的曾銘宗坦言,當時他一收到書,不僅當周末便立刻看完,更深深同意席勒在書中的主張,認為假設金融無法貢獻於建構美好社會,那麼規模再大、獲利再多,也沒有意義。

但金融該如何促進社會更美好呢?曾銘宗以國寶、幸福人壽案為例,強調該案若不以安定基金支應標售賠付金額,則50萬保戶多年保費不免付諸流水,整個社會恐難承受。

但同時,金管會也推動法規改革,未來保險公司只要資本適足率(RBC)低於50%,又未如期改善,就會強制接管,以求減少社會成本。

曾銘宗指出,目前國內金融業有產品、業務缺乏多樣化;國際化程度相對不足;規模太小、市場太過零散;以及獲利率遠低於國際水準等缺陷。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在場的華南金控董事長劉燈城也表示,數位化潮流對傳統銀行業者確實衝擊很大,網路交易正在快速取代臨櫃服務。早期一個分行身價可達一億,現在設置分行卻幾乎只有增加成本。

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則指出,儘管金融界普遍認知到必須加速腳步數位化,邁向bank 3.0時代,然而國內業者苦於規模過小,各項IT建置投資卻所費不貲,做起來難免力不從心。

對此曾銘宗表示,過去台灣金融機構無法茁壯,與過多的制度限縮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大幅鬆綁,讓金融機構有很好的發展空間,不相信台灣無法孕育出亞洲區域性的金融機構。

金管會力推的泛公股整併現正面臨瓶頸,曾銘宗轉向鼓勵國內者走出去,或是把國外的資金與人帶進來。

他以香港為例,提到去年香港新增保單,每100元中就有20元是陸籍人士購買。隨著台灣陸客來台人數不斷成長,金融業者也可到機場等地設點,讓陸客來台不只可旅遊,也可理財。

隨著亞洲經濟蓬勃發展,在全世界佔比不斷升高,台灣金融業也可望藉由布局亞洲,再創一波高峰。

曾銘宗:打造好的發展空間,讓台灣孕育出區域性的金融機構_img_1(圖說:與會貴賓會後合影。右四為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左一為遠見‧天下文化發行人王力行。)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