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杭州西湖,除了欣賞它的湖光山色外,我主要是去參禮岳飛廟。進入大殿,當中便是岳飛的塑像,英俊威武的神態,使我感懷他的文采武功和英年早逝的悲劇。大殿牆壁上有斗大的精忠報國四個字,但是「國中的「戈」卻缺少一點,是岳母刺字時故意刺成,以警示岳飛國土尚未全復。
進到後面墓園門內牆邊,右手邊跪著鐵鑄的秦檜和王氏塑像;左邊跪的是譖殺岳飛的万俟高和另一奸佞。我在墓台上默默地誦念他豪邁的滿江紅詞,和他寫的諸葛亮前出師表的字蹟,他真是位文武全能,肝膽照人的不世之才。可惜的是,他即是位不識時務的俊傑。
在墓台的左廊上,布滿了石碑,其中一塊是文徵明寫的滿江紅,碑石有裂痕,字跡模糊,但仍使我忍不住迴環誦讀,它給我的震撼,甚至超過岳飛的滿江紅。除了少數幾個字外,我記得大概的詞句為下:「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想當年倚飛何重,後來何酷,縱使功成身合死,也應XX言難贖。堪恨更堪悲,風波獄。豈不念,中原蹙?豈不念,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這闕滿江紅之論史,冀是利為斧鉞。宋高宗地下有知,應該汗顏至今了。
我坐在西湖岸邊,默誦這闕詞,突然聯想到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過江勸說孫權抗曹一段故事,當時東吳對於來勢洶洶的曹操,是戰是降,爭論不休。聰明的諸葛亮,用簡單的兩句話便說服了孫權,他說:「你降了曹操,諸臣皆有升賞,請問主公所得為何?」孫權有如大夢初醒,立刻拔劍砍斫桌案一角,斷然地宣說:「敢再言降者,有如此桌。」諸葛亮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深深瞭解人心,這也就是所謂的「逢其欲」。
千古疑案?
因此也使我立刻明白了華容道的千古疑案。少時讀三國演義,最喜歡讀的一段就是赤壁之戰。一場生死搏鬥的戰爭中,諸葛亮是其中的主謀者,一切妙算如神,布局的嚴謹周密,已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是為何卻有華容道的錯誤安排,放走了割鬚棄袍的曹操?他應該知道關羽的為人個性,立下軍令狀,就是料到關羽一定不會殺害曹操。這是當年和朋友們經常討論,莫衷一是,永遠得不到令人滿意解答的謎團。現在我卻突然明白了。
諸葛亮追殺曹操,當時真是易如反掌,為什麼要故意放走他?同樣的,也是因為「當時只怕中原復」。假如曹操死了,漢室復興,劉備僅是個虛位的皇叔,那裡還有創業的先帝,自然也就沒諸葛丞相了。他在隆中獻策,便已算就了漢家業鼎足三分,放去曹操,方才有魏蜀吳三國,是蜀,不是漢。
一闕文徵明的滿江紅,使我瞭解了歷史上真實背面,從人性私欲中去找尋蛛絲馬跡,真是「笑區區一檜亦何能」,不過適逢高宗之欲而已。那位準備直搗黃龍的岳飛,才是個真正不識時務的蠢才。
(掌絲為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