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走到了盡頭。回顧過去一年的世界經濟,這是個先知各說各話的一年--政府不斷放出經濟即將復甦的風聲,坊間預測「大崩潰」來臨的書都大行其道。
世界經濟大崩潰並沒有發生。
但除了少數地區如東南亞,全球五大洲已經連續二十個月飽受經濟不振之苦;無論是美國或歐洲,都經歷了一九三0年代以來最長的景氣寒冬。展望未來呢?
有人說,「忍耐」將是一九九三年世界經濟共同的語言。過度樂觀和悲觀的預測都過時了,現實主義將在未來一年當道。
經濟學人雜誌最近調查了全世界經濟觀察家對一九九三年的展望,受訪的學者對美國經濟成長率的預期,平均從半年以前的二.八%下降至二.三%;對日本則從三.二%下降至二.五%;對德國從二.0%下降至一.二%。
最大的原因是,八0年代是個舉債的年代。無論政府、企業、個人,在借錢花錢可以帶來繁榮的迷信下,都已經透支過度。九0年代不再有金主了,「消費者也好、生產者也好,人人都在拚命減少帳單的數目;沒有人消費,也就沒有人刺激生產,」倫敦皇家國際事務研究中心財經組負責人洛樂指出。
大多數人估計,這一波還債行動至少還會持續一、兩年。而明年各項景氣指標仍可能往下跌。但許多經濟學家也指出,在一片度小月聲中,一九九三年仍有新的經濟力醞釀產生:
(一)惡性體質的經濟經過矯正後將會變得更成熟
美國每個人平均負債占收入的比例,已從一九八九年的一八.五%,減少到目前的一六%。未來一年,美國的消費市場雖然預期依舊不熱絡,都是美國經濟儲存熱能的一年。
八0年代過度投資於房市、股市的日本金融界,在泡沫經濟消失後,一般認為還需要兩年時間來平衡帳面上的虧損。銀根緊縮,已使得日本企業今年破產的家數比一九九一年幾乎增加了一倍,然而大企業卻也因此提早避免虛胖的問題。企業將眼光從海外擴張,重新轉回國內的研發工作,預料將使日本的競爭力不退反進。
(二)世界的市場的全面開放將在一九九三年有新突破
企圖推動全世界貿易自由化的GATT烏拉圭回合談判,因美、歐農產品出口補貼問題延宕許久,終於在九二年底達成協議,打破了長達六年多的僵局。關貿總協秘書長鄧克爾公開表示:「一九九三年開始,我們將可依據具體工作計畫,進入實質會談。」
此外,過去保護色彩濃厚的日本,也將在未來對外一年開放銀行、會計師事務所與電腦服務業的市場。
GATT一位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我們不期待在一年內解決所有問題,但等了這麼久,現在每一小步都是一大步。」
據估計,若GATT的計畫在一九九三年能順利推動,將為全球每年創造一千億美元的就業機會與收入。
(三)務實主義抬頭,新世代活力登場
年齡加起來不到一百歲的美國正、副總統將在明年就職;法國總統密特朗打算修改憲法,提前於一九九三年退休(按規定,他尚有兩年任期);中共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年輕的技術官僚取代了萬里長征的老一輩;在韓國、德國、日本的政壇,未來一年形象清新的一代都有機會出頭。新世代對國際合作的視野可能突破老一代的框架,給急需活力的一九九三年帶來新的機會。
這些人進入政壇最有利的一點,不是人民的期望很高,而是期望很低。
經過兩年經濟蕭條的打擊,大部分國家人民對後冷戰時代不切實際的想法,幾乎都已破滅;政治家不需要再承諾能通盤解決問題,只需一點一滴的有效方案就能引起迴響。
當然,不同地區在未來一年仍要面對不同的問題:
歐洲
根據預測,歐洲共同體十二個會員國的經濟成長率,將從一九九二年的一%降至一九九三年的0.五%;新的一年,每十個人就有一個面臨失業。不過,歐市執委會經濟事務主委克里司多福森表示,如果美國新總統柯林頓的經濟振興方案成功,歐體的經濟成長率有可能再提高0.五%。
困於八百億美元一年的東德經援,德國未來十二個月內將出現經濟零成長。雖然拉拔了兩年的德東地區,明年的工業產出將會大幅成長七%,對整個德國經濟仍是杯水車薪。
不過許多經濟學家仍認為德國統一後的經濟計畫,就長遠看來方向正確,並且堅持不浪費資源於短期的治標方案,所以無論OECD或歐市執委會皆預測,德國最遲至一九九三年底就會出現復甦的跡象。
法國經濟一直缺乏活力,然而過去一年在歐市十二國中,卻稱得上表現平穩,甚且出現了十四年來首度的貿易出超(二百三十億法郎);其通貨膨脹率二.四%,是工業化國家中最低者,所以明年預估可以有二%的經濟成長,是歐洲領導國家中的佼佼者。
英國也是八0年代舉債過多,一九九二年境遇悽慘的國家 工業出產負成長,而失業率超過百分之十。雖然梅傑政府已將央行利率降至十五年來最低的七%,稍可刺激工業活動與外來投資,都連英國官員都公開承認,經濟要有起色恐怕要到一九九四年以後了。
經濟學家認為,歐洲於一九九三年真正影響全球經濟的變數是歐體的整合;若歐市的三億三千七百萬人口,能確實整合為單一的經濟體,包括蘇聯在內的東歐其他八億人口,才有可能被吸納為世界最大的新市場,反之,整合不成將削弱了支援中、東歐的力量,可能使現又蠢蠢欲動的共產主義死灰復燃,影響世界安定。
英國、西班牙、瑞典已相繼退出歐洲共同貨幣機制,時代雜誌指出,此舉雖然短期內紓解這些國家的經濟壓力,都也削減了歐體共同對抗經濟衰退的力量及歐體整合的速度,這一點在未來令人憂心。
日本
經濟學家以「持續放血」來形容日本一九九三年的經濟。
雖然日本股市已連續十幾個月下滑,但若與日本銀行目前總數超過一千億美元的呆帳相較,專家認為日經指數應再跌三百點到四百點才算合理。日本資金緊縮的情況,在未來一年仍將持續。
日本各大企業在一九九二年獲利大幅減少;NEC利潤下降了七成;而日產自一九四六年以來,首度出現虧損。受此影響,日本前十大企業,下年度預定聘用的人員,將較一九九二年減少二0%以上。
過去很少有失業問題的日本人,也難保不嘗嘗就業市場緊縮的滋味。
另一項對日本經濟不利的因素是,日本政府原本打算在九三年大幅擴張八兆五千六百億日圓的公共事業預算,刺激景氣,現在都因自民黨的貪瀆事件,預算在國會遭反對黨擱置。
三菱研究中心估計,日本的經濟還要三年才能調整完全,目前只能忍耐過去所未曾有的低成長。不過即使如此,日本一九九三年的貿易出超,仍將超過一千億美元,依然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美國
與歐洲諸國比較起來,美國未來一年預估的二%經濟成長率,以及七.五%的失業率,仍然是前景稍好的。
總統當選人柯林頓的樂觀行情預料可持續到一九九三年第一季。根據密西根大學消費信心指數報告顯示,只有二七%的美國家庭認為今年的財務狀況已好轉,不過柯氏當選後,信心指數明顯增加了十個百分點。
為了避免蜜月期太快過去,柯林頓已開始設法減輕美國人的期待,不斷表示「不會有一夕之間的奇蹟」。
目前新政府最大的難題是,柯林頓競選時承諾要推動的公共建設投資與全民醫療保險 勢必會使美國已經驚人的兩千九百億美元預算赤字,和高達四兆美元的政府負債更加惡化。
八0年代,美國能有驚無險的走過龐大債務的壓力,全賴日本、德國等外來投資掖助。如今德、日自顧不暇,而萬一目前持有公債的投資人(占政府負債的兩成)信心不足拋售公債,很可能為美國帶來另一個黑色星期五。
幸運的是,美國人面對經濟衰退的恐慌已逐漸平穩,而且正如惠普公司一名主管所形容:「柯林頓是自一九三三年羅斯福總統以來,最受美國企業界支持的民主黨總統。」或許他可以和美國共同安全地走過一九九三年。
新興經濟區域
一九九三年經濟發展最被看好的是,華南與拉丁美洲經濟區。
包括亞洲四小龍與東南亞各國在內的華南經濟圈,過去一年獨領世界風騷,未來仍不稍讓;亞洲開發銀行總裁垂水公正估計,這個地區一九九三年整體的經濟成長率依然可達七%。
最值得注意的是,區域中各國的華人勢力愈來愈龐大,聯結也更緊密;香港十大上市公司中,華商現已占了七成,三0%以上的股市總值掌握在華人手中;印尼、菲律賓去年進、出口貿易的六成,來自台灣、香港、新加坡與從世界各地回籠的華商。
然而,中共對香港的態度能否反映其經改的誠意,將是這個地區能否持續蓬勃的最大試金石。
一位華商就形容:「中國大陸猶如這個地區經濟力的「大後方」,只要它門戶繼續開放、經改穩定性夠,大家都有一杯羹。」
中共副總理朱鎔基十一月底在倫敦發表談話,聲稱英國若一意支持港督彭定康的改革方案,中共將推翻一九八四年對香港前途的聯合聲明。此語一出,立即引發股市重挫四天;這證明了,中共政策會不會變臉,仍是華南經濟圈頭上的大烏雲。
如果東南亞是今日之星,那麼拉丁美洲就是明日之星。
倫敦一家投資公司的負責人形容拉丁美洲的經濟為:「起飛的機頭才剛拉高。」
去年一年,這個地區主要國家的股票價格均飆漲了一倍以上,最高是阿根廷四0三%,其次是巴西的一六九%。
根據統計,拉丁美洲由於「錢」途看好,在過去一年單單墨西哥人與阿根廷人將他們在國外戶頭的資金轉回國內者,就高達一百億美元。
而在全球一片哀聲嘆氣中,一九九二年墨西哥的進口成長了三0%。
未來一年,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的預期經濟成長率都超過四.五%,而過去一度十分嚇人的通貨膨脹率,除了巴西之外(仍高達六00%),皆已控制到二0%以下。專家認為,只要未來不出現阻撓經濟現代化的極權政府,這個地區在一九九三年還可有跳躍式的進步。
在OECD的內部刊物上最近出現了一則笑話:某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的學生,帶著仰慕的眼神問老師:「請問您對明年世界經濟的預測如何?」「幹活吧!伙計,」老師頭也不抬地回答。「我會的,但您能不能先回答我的問題?」學生仍不放棄求知。諾貝爾獎得主的頭抬了起來,「我已經回答了。」然後又補一句:「明年只做預測不幹活的人一定失業。」
少一點預測多幹點兒活,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世界各地,無論政府或民間,這種氣氛愈來愈明顯。對於一九九三年而言,這可能是最好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