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的資訊路

馬耀輝
user

馬耀輝

1987-02-01

瀏覽數 18,250+

零售業的資訊路
 

本文出自 1987 / 2月號雜誌 第008期遠見雜誌

最近日本零售批發而場上有一些轉變。

例如,seven-Eleven總店與各連鎖店建立資訊連線系統,用來迅速掌握各店的營運狀況,並隨時因應市場變化,調整商品的供應。食品大批發商「黃屋」與零售店之間也建立資訊網,隨時接受零售店訂貨或指示貨運公司出貨,提高與零售店的倉管效率。

甚至像丸紅、伊藤忠之類的大商社也在纖維、紡織業界中建立也纖維VAN(附加價值通訊網)系統,交換買賣情報,提升營業效率。

更驚人的是去年十一月一日日本經濟新聞中,行銷科學研究所的江尻弘指出:批發商的數量減少,倒閉頻生、業績不振、獲利率衰退,或者被製造商購併,顯示曾經擔任零售與製造之仲介地位的批發商,已經漸漸失去重要性。

雖然,這種在日本被稱為「流通業」的行業已經有過「百貨店崛起」、「超級商店連鎖經營」等重大變化,不過這次的變革似乎來勢更洶。

資訊推動變革

如果再認真觀察,更能發現上述幾個現象中,除了批發商減少外,資訊的發達是推動變革的主力。受到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發展的衝擊,零售批發業也逐漸經過三個「資訊化」的過程,形成與過去截然不同的面貌。

首先足建立企業內邦的連線系統。各分店引進POS (point of sales),進行SA(store automation)化。POS是一種能收集銷售時單品別銷售情報、有效調配商品的陳列和庫存,以及迅速處理訂貨和出貨等工作的資訊處理系統。完成之後再與其他店面連線,就成為所謂的LAN(local area network)系統,公司上下連成一個完整的網路。

其次建立不同企業之間的連線。例如和各運輸公司、金融機關,透過VAN業者提供的有附加價值之相互通信服務,資訊網可由點擴展至面。再加上人造衛星幫忙,資訊傳輸可以發展為立體的型態。

最後是如何與家用電腦搭上線。一九八四年十一月,文字圖形資訊網(Captain System)開始啟用,企業可以由連線系統提供消費者在生活、流行、氣象、不動產、廣告上的訊息,同時消費者在家就可以購物、轉帳、預約。換句話說,日本的零售批發業已經進入多向溝通時代。

多向溝通時代

透過資訊的相通,業者可以從零售店得到最新的銷售情報,並反映給廠商,或接到零售店訂單時,立刻通知貨運公司出貨,所有款項都經過銀行轉帳出入。所以,批發商店裝現在已不再堆放貨物,電腦是他們聯繫買賣「上游」和「下游」的利器。

零售業在資訊化之後所產生的改變,是發行售後才付款的「信用卡」。使用這種卡片可以享受先購物後付款的樂趣,當然,持有人的信用必須良好才行。

先享受後付款

以丸井百貨公司為例,目前已有八百多萬人領用該公司的信用卡,佔全日本信用卡持有人的十分之一。丸井運用這種信用卡交易,在去年一月創下比上一年增加二七.二%業績的紀錄。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準確掌握了消費者動向。這一點應歸功於早在一九七七年完成的信用卡連線系統。該公司宣傳室室長尾崎久四郎說 「對顧客發行信用卡的目的,在於明瞭何人在何時何地買了什麼東西,然後輸入電腦,以獲得正確的商品情報。換句話說,用信用卡將不特定多數的消費者變成特定多數,這是丸井成功的秘密。」

不僅如此,丸井在去年八月又開始設立一種叫M.TOPS (Malui total operation system)的系統,到十一月,該系統已經能有效地涵蓋八五%的營運,預計今年三月可以完成全部五十五家分店的連線作業。

歡慶39週年!訂遠見兩年送一年(一年一度優惠只到9/30)>>

設立M.TOPS最大的目的是基於零售業的長期經營戰略。因為丸井察覺銷售額的三分之一,是來自沒有信用卡的年輕人,以前的信用卡連線系統對他們不起作用。為了提高服務品質,丸井投下二十多億日幣,讓上門的顧客不論有卡無卡,只要開口詢問就能得到店中各種商品的情報,只要消費就有迅捷的送貨服務,享受購物的樂趣。

朝「複合化」前進

除了資訊化,丸井和其他大型零售業者一樣,也正走向「複合化」。例如去年西武在關西建立一個名叫「塚新購物中心」的小鎮,提供購物、休閒、娛樂、運動、文化、社教等多功能的服務。大榮(Daiei)也準備在千葉縣浦安市與神奈川縣橫須賀市開發複合都市,裏面有商業大樓、辦公大樓、旅館、文化設施等等。

所謂「複合化」是指零售業在銷售商品之外,另闢資訊、金融、不動產、貨運、餐飲等相關的獨立事業,合組成一個多元、複合的有機體。

日本大零售業中,邁向「複合化」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武和大榮兩大集團。他們在一九六五年前後,就開始進行多角化經營,二十多年來成果輝煌。凡是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行業都被涵蓋的差不多了。

到底「複合化」的魅力何在?為什麼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第一個原因是新事業成立之初,可以活用整個企業集團的內部市場,避免創業風險、加快利潤的累積。像大榮成立租賃公司,才半年的時間就成交了五百二十多億日圓的租賃契約,其中有一些是將OA機器、陳列器具租給大榮集團的其他新店或改裝店。

仍有四個疑點

這些新事業在短時間內就奠定了實力,以其有利的競爭條件,開拓集團外的市場。還有「複合化」的零售業可以發行跨業通用的信用卡,一方面便利顧客,一方面自己可以集中管理各種資訊,有效掌握各事業的商情、分析顧客的生活和消費型態、適時建立商品或行銷的企畫。其他像人力、物力、財力等經營資源的運用、移轉,在「複合化」的零售業中比較靈活方便,也是優點之一。

但是,「複合化」的途徑並不是一帆風順。神戶大學教授田村正紀提出四個疑點:

第一,投入的事業種類多,各種專門人才的需求也多,如何延攬、培訓?

第二,各種行業有其一定的遊戲規則以及法令限制,貿然投入可能四處碰壁。

第三,在不同種類的事業之中,要有效地分配、移動人力、物資、資金、情報等經營資源,必須有統籌管理的部門。

第四,各行各業都有優秀的大企業,零售業者如何以本身的競爭條件與之抗衡?

綜觀日本零售批發市場,日本行銷研究所董事長水口健次認為:「消費低迷的原因之一固然是景氣不佳,但是更根本的因素在於飽和。」以彩色電視機為例,日本每一百個家庭有一百六十七台電視機。

因應多樣消費口味

究竟如何從「飽和」的市場上掙得生存之地?他認為有兩點要牢牢掌握:一是顧客心理,一是生產與供給者的技術改革。也就是說,顧客想要什麼,業者馬上在店裏就要提供出來。但是如何適時提供,就得在生產、管理、行銷等方面有迅捷的反應、調度和供給。所以零售批發業更趨「資訊化」、「複合化」是必然的方向。

零售批發業在未來將扮演樞紐的角色。眾多的企業要透過它的仲介來吸引消費者;而零售批發業本身也要聯合或投入其他企業,以因應多樣化的消費者口味,成為消費者生活上無法脫離的「綜合型生活產業」。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