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問題在國際間早已不是新鮮事,就連歐洲的比利時也曾深陷食安風暴。1999年比利時爆發戴奧辛食品汙染,舉國上下人心惶惶。
事件發生後,比利時政府痛定思痛,為加強管理食安,成立了食安局,為食品把關。自2000年成立至今15個年頭,食安局帶領比利時走出戴奧辛風波,更再度擦亮了美食王國的招牌。
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現任局長迪瑞克斯強調,他們從源頭開始,掌握整個食品供應鏈的每一個參與者,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受到檢視。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完全避免食安威脅,「但若是掌握源頭,危機得以盡早被控制」狄瑞克斯說。
「吃飯皇帝大」吃,是人民對基本的需求,若是連吃都吃得心驚膽戰,那叫人該如何生活呢?或是只能消極地安慰自己,「反正吃了這麼多年,也不差這一次」,這不是挺悲哀的嗎?
(圖片來源:flickr JD Hancock)
【原文節錄】
源頭管理+監控流程,不肖商人無所遁形
來到布魯塞爾皇家路與植物園大道的交叉口,左邊是熙來攘往的金融區,右邊是綠意盎然的植物園,比利時聯邦食品鏈安全局(FASFC)總部大樓,就位在中間。
食安局是1999年爆發戴奧辛汙染食品後,為加強管理食安,才於2000年成立的機構。從小農場到跨國食品企業,比國食安管理的決策與執行,就來自此處。
今年5月甫走馬上任的局長迪瑞克斯(Herman Diricks),從2002年到食安局任職至今。比利時食品業界聽到他的名號,毫不陌生,多數肯定他是個認真做事的人。
迪瑞克斯就像個典型的比利時人,爽朗而不失謹慎,親切而不失規矩。75分鐘採訪,他前後主動跟記者握手四、五次,每次握手都充滿力量,很能感覺到掌中傳來的誠摯。
訪談中,《遠見》記者問他食安局目前面臨最重大的問題是什麼?他先是大笑幾聲,接著充滿自信地說,食安局有很多重要工作,但沒有「重大」問題。
這句話,充分證明了比利時已走出1999年戴奧辛食安風暴。成立15年來,食安局如何帶領比國食品業再起,重新擦亮美食王國招牌?以下是專訪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