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QE時代會發生什麼事?美元獨強、其他貨幣競貶與原物料下跌等現象都是正在發生中的QE後產物,還有件事你必須注意,那就是遠在天一邊的瑞士正在辦公投,他的公投主題與你我大有關聯。
瑞士在11月30日要舉辦的公投主題,竟是「要不要買黃金」,根本就是許多台灣投資人現在問自己的問題嘛!如果公投過關,那麼瑞士央行就要在五年內增持黃金達黃金儲備占比20%的水位,相當於購買1500萬噸的黃金,作為央行的儲備金之用。
在金價從2011年9月的高點下跌37%以來、金價只約每盎司1184.40美元(11月28日價格)的現在,為什麼連中國大媽都不買黃金了,瑞士居然要買黃金、作為瑞士法郎的基礎?
其實這不是瑞士突發奇想,德國央行在去年已把存放在美國與法國的黃金運回國,荷蘭央行最近也宣布要把存在美國的黃金運回去,俄羅斯央行連續7個月增持黃金,這些動作都是希望國民能對央行更有信心。
原來,歐洲身處於通縮陰影加上歐元兌美元「跌跌不休」,歐洲人轉而懷舊想要擁抱黃金,企圖以這些黃澄澄的金塊實物作為儲備工具,用來取代愈來愈不值錢、有貶值風險的貨幣。
但黃金資產就不會縮水嗎?後QE時代中,答案看來是否定的。因為美元與黃金通常是對做的投資工具,美元一旦走強,就喪失往黃金避險的理由,而且美元獨強的走勢應該還會持續幾年,金價理論上是一路跌下去。富達全球技術策略分析總監霍克曼(Jeff Hochman)就認為以技術線型來看,金價很可能跌破1000美元。
「但弔詭的是,黃金自古以來就不只是投資工具,還是政策工具!」元大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觀察,2015年金價將在1100美元~1800美元之間盤整,金價應該不會無量下跌。的確,從11月份來看,因為瑞士黃金公投的支撐效應,黃金有跌深反彈的態勢,一個月內反彈14%。
只是,從各方面來看,黃金早已不是穩定的資產,儘管各國央行力挺黃金身價,但投資專家卻認為就算瑞士公投過關,現階段仍不適宜在黃金等原物料上重壓太大部位。當然,如果瑞士公投不過、瑞士央行不續買黃金,也會在短線上造成金價下跌。
另一個觀察指標則是印度,這個傳統上喜歡披金戴銀的國家,黃金進口量持續攀升,2014年10月甚至進口量創2013年5月以來新高,這當然對金價有所支撐,只是要注意的是新總理穆迪領導下的印度政府,未來是否會對黃金進口設下更多限制。
《巴隆周刊》(Barron's)預估金價未來數週可望回測1250美元的關卡,認為如果瑞士公投過關加上俄國央行持續買進,黃金將有機會重返多頭。但是這只是預測,投資人如果想要逢低購進黃金,那還是得認清黃金已屬風險大的資產,分批佈局為宜。
(圖片來源:flickr digitalmoney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