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已開發國家企業普遍現金水位高漲,主要是因景氣疲軟,投資機會不多,加上金融危機過後企業經營者普遍仍心態謹慎。然而日、韓企業更是其中極端例子。
《經濟學人》報導,根據統計,目前日本企業囤積現金水位合計達2.1兆美元,相當於占GDP的44%。韓國企業則合計持有0.44兆美元,占GDP的34%。相較之下,美國企業現金水位不過1.9兆美元,僅占GDP的11%。
假設這些東亞企業能夠活用手中現金,即便只是支出其中一半,估計也可提振全球GDP達2個百分點左右。
《經濟學人》指出,日、韓企業囤積現金,減少投資或將收益合理分享給員工及股東,已拖累經濟成長,也就是凱恩斯「節儉的矛盾」(Paradox of thrift)所說的,過度儲蓄會導致經濟喪失活力。
韓國企業盈餘成長幅度近十餘年來始終高於薪資增幅。日本企業所支付的股息,在G7國家中水準最低。2008年以來,韓國投資增長平均僅為1%。
如果兩國企業能夠慷慨一些,便可望靠著增加資本投資來帶動出口成長,或是讓日本消費者提升消費能力,讓韓國家庭負債減輕負擔,進而解決經濟問題。
(新聞來源:《經濟學人》,林佳誼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