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4月,一首黑松沙士的廣告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讓初出歌壇的大三學生張雨生一炮而紅,他嘹亮高亢、穿透力十足的歌聲,飆起高音輕鬆自然,傳達年輕人不怕吃苦挫折,憧憬未來的青春活力,紅遍大街小巷。
1997年張雨生因車禍過世,生命短暫燃燒了31個年頭,但他的音樂影響力仍持續至今。透過兩岸的歌唱選秀節目,張雨生的經典名曲如〈我的未來不是夢〉〈大海〉〈我期待〉等,不但台灣年輕人琅琅上口,大陸也不陌生。
張雨生可說是當代華人跨地區、跨時代的共同偶像。
17年後,常年耕耘華人原創音樂劇的廣藝基金會,以張雨生的創作為主軸,譜出一齣《天天想你》音樂劇。該劇 6月在高雄春天藝術節首演;9月5~7日在台北國家劇院衝出完售好成績;現在又特別加開10月10~12日台北城市舞台的口碑場。
《天天想你》音樂劇,從張雨生超過100首的作品中,精選24首,做為貫穿故事情節的主軸。
張雨生的創作風格多變,有「音樂魔術師」之稱,曲風橫跨抒情、搖滾、藍調;詞意生動,例如〈口是心非〉寫道,「你深情的承諾都隨著西風飄渺遠去,癡人說夢,我鍾情的倚托就像枯萎凋零的花朵」,可以聽見張雨生對愛情深刻的感受,意境深遠,也是金曲天后張惠妹最鍾愛的歌曲之一。
《天天想你》音樂劇的音樂總監Koji Sakurai(櫻井弘二),與張雨生的合作起源於1994年的《卡拉ok.台北.我》專輯,當時他是張雨生這張全創作專輯的鍵盤手,兩人從此成為莫逆之交。1997年兩人又合作幫果陀劇場製作音樂劇《吻我吧娜娜》;張雨生最後一張作品《口是心非》,也是Koji自認最滿意的編曲作品。
從東京到台北發展、生活21年的櫻井弘二,是活躍於台北流行音樂界少數的外國人之一。
張雨生的歌曲有一種厚實的陪伴力量,歌詞帶著真摯的人文感思,做為跨越世代的共同偶像,他所代表的熱血純真精神,是時下追求經濟發展、卻急速掏空文化內裡的焦慮兩岸社會,共同需要的提醒和撫慰。
《天天想你》透過一個兩岸年輕人的愛情故事,將張雨生的歌曲用過去未曾有過的音樂劇方式重新呈現。這位被「上天提早召喚的天才歌手」,雖然早逝,但他的創作心血已為當代華語流行文化譜寫出永恆。
(圖說:《天天想你》音樂劇演員(右)蕭閎仁、(左)北京女高音潘小芬有精采的對手戲,演出兩岸跨海戀情)
(圖說:《天天想你》音樂劇以張雨生歌曲處理當代議題,不管哪個世代都可以找到共鳴)
(圖說:《天天想你》音樂劇──台灣優秀歌舞劇新星齊聚演出)
(照片提供:廣藝基金會)
演出時間:2014/10/10(五)~2014/10/12(日)
演出地點:台北市社教館城市舞台 ( 台北市八德路三段2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