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王建暄二十四個稅月

蕭富元
user

蕭富元

1992-08-15

瀏覽數 13,150+

王建暄二十四個稅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2 / 9月號雜誌 第075期遠見雜誌

號子裡,王建瑄三個字是利多利空的指標。指數上升,投資人問:「王建瑄是不是出國了?」指數滑落,投資人也問:「王建瑄是不是回來了?」

活躍於證券市場的投資人,不知多少次對王建瑄「揚言」要上街頭、讓他下台;然而在民間,王建瑄有支持他的廣大市場。在多次民意調查中,王建瑄在部會首長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次甚至超過李總統、郝院長。亞洲財政金融月刊評選的年度亞洲風雲財政部長,今年也將冠冕加在他頭上。

集霸氣、魅力於一身的王建瑄,在三十年公職生涯中,攀向聲望頂峰。

攤開財政部主管的賦稅、金融、證券三大業務,這兩年來的走向,都是環繞王建瑄「放諸四海皆準」的中心思想--讓好人出頭。

有我就搞定了

本著「政府稅收不能建立在誠實的倒楣鬼身上」,王建瑄走馬上任的第一炮,就打響「有我就搞定了」大捕頭查緝逃漏稅行動,鎖定企業漏稅、假華僑真逃稅以及大企業逃漏的贈與稅。在遠見雜誌最新的民意調查中,一般民眾對王建瑄施政印象最深的也是查稅。

「抓逃稅好比老師抓作弊,抓緊了他就不作。」王建瑄雷厲風行的執行獵漏,曾被部分企業比擬為「酷吏」。大捕頭也多有斬獲,有的企業一抓到就要補繳二十幾億,去年一年就追到五百四十億元;去年七月至今年六月,政府稅收也成長了二一%。

查稅使得王建瑄成為正義的化身,當然也替他招來不少埋怨。國民黨中常委辜振甫曾公開批評財政部查稅行動不當,影響企業發展。高雄一名稅務員透露,被查到的企業,有的是一面繳稅,一面對王建瑄罵三字經。有人認為他不僅是查稅,更是查道德,「好像把每個人都當作嫌疑犯,」科學園區一位電腦公司負責人,對他盛氣凌人的作法頗不以為然。

此外,十六種小店戶開立統一發票的政策,也遭致強大反彈,業界在財政部門口掛布條:「王建瑄爛官,推出去斬之。」小店戶業者對此顯得憤憤不平。

先補網還是先抓魚?

不只是企業對攸關利益的查稅行動有意見,以財經專業著稱的立委彭百顯也抨擊王建瑄,花太多精力去查稅,並沒有從根本的賦稅體制改革著手。

「網破魚逃,應該先補網,還是去抓魚?」會計師黃春生質疑。

一位資深財政記者對此也頗感惋惜。他認為相對於前兩任並非賦稅專家的部長錢純、郭婉容,在任上大幅修改稅法;學識,經歷都在賦稅領域的王建瑄,對稅制改革反而「成績很不好看」。

對於這些批評,王建瑄當然有話反駁。他早在就職記者會上,就揭櫫他「稅政重於稅制」的理念。他強調,沒有好的稅政配合,根本無法推動稅制。而對現行稅制,對稅法研究頗深的他相信「問題不是很大」,於是他決定把施政重點放在以稅政為主的查稅工作。他也開歷任部長之先,親自到基層稅務單位巡視,宣揚抓逃漏稅的決心。

即使再三聲言公平正義,對賦稅改革,王建瑄仍有難言的隱痛。他一上任提出的取消軍、教免課所得稅案,至今仍睡在行政院,等待甦醒。而他形容令他「氣得會發抖」的證所稅、土地增值稅,也因政治因素太強,遲遲未能開徵。

「這個仗難打啊!」阻力雖大,強硬的王建瑄並不氣餒。

彭百顯曾給王建瑄兩年施政評分,在賦稅改革上他不及格;在他較不熟悉的金融事務上,彭百顯認為反而「可以得八十分」。

金融自由化的腳步,在王建瑄任內邁開大步向前行。

金融問題「每事問」

儘管對金融陌生,一向用功的王建瑄,在金融問題上是「每事問」,且勤做筆記。也因為不熟悉,一向極有主見的他,對於金融政策,「比較聽得進專家意見,」彭百顯指出。

銀行、保險、票券、信用卡、信託公司改制等金融管制,在王建瑄的硬腕中逐漸放鬆,呈現活絡的景象。銀行、證券公司也朝百貨化方向經營。前財政部長陸潤康肯定,過去財政部想推動的自由化政策,「王建瑄幾乎都做了。」

王建瑄的金融政策,還是植根於「好人出頭」的目標。如開放績優公司股票上市、績優新銀行不受限於只能有五家分行的規定。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金融自由是王建瑄的一大政績,但相較於他的賦稅政策,所引起的爭議更兩極化。一位熟知金融業務的財政官員首先發難指出,在王建瑄開放金融市場後,大財團反而可以橫跨銀行、保險、證券等業務,得到更多利益。他更進一步大膽推測,這些大刀闊斧的開放政策,讓大財團獲利更多,將可能導致所得分配不均的問題更形惡化。

股市投資人對王建瑄的「健全」市場措施,反應更是激烈。立法院的號子立委曾威脅,若不降證交稅,就要他下台。一名投資股票的王姓退役軍人,原本最欣賞王建瑄,自從他當財政部長後,王老先生在家裡天天罵的也是他。

在政策措施的轉變外,財政部在他兩年的主政下,也有一番新象。首先是人事上的異動。兩年內,幾乎部裡的一級主管都換過人。新成立的北、中、南三地國稅局,更造就四、五千個職位,財稅人事將有一次大換血。

關說,找他老子都沒用

王建瑄帶動的反關說文化,在財政部也斐然有成。在部裡的樓梯、電梯,處處高懸嘴巴畫「X」號的反關說海報。他也一再告誡部屬,財政部手上工具很多,隨便一動就是好幾億元,一定要守得緊。他和企業界還約法三章,凡有關個人、公司利益的事,不要來找他,「愈關說愈不理你。」

「要跟王建瑄關說,找他老子都沒用,」一位熟知王建瑄的企業家打趣說。

員工福利在他任上,也特別受到重視,而他的理念還是讓好人出頭。他到高雄巡稅後,要當時的稅捐處長陳攀雲開給他一張默默做事者的名單,他不但發自己的獎金給這些好人,還親自寫信鼓勵他們。

有這樣一位號稱「7-eleven(工作時間超長)」的部長,財政部人員的工作壓力自然和部長精力成正比。每天早上七點半,王建瑄必定召集幹部開會,討論各項業務,有時會議可以開上一整天。「財政部快變成開會部了,」疲於奔走大小會議的一位財政部主管無奈地比喻。

證券交易所董事長陳思明對有一位強勢部長,持另一種看法。他說明,王建瑄由上而下的政策指示很清楚,方向也很正確,「他做部長,我們輕鬆很多,」有長者風範的陳思明笑著說。

「他有肩膀,可以扛得住,」國庫署副署長趙揚清舉不降證交稅為例,說明王建瑄替部屬承擔巨大壓力,因此部屬可以放手大膽去做。

民意調查顯示王建瑄耀人的成績。有趣的是,一般商界多避不談他。在商言商的企業,或多或少都會感覺到王建瑄有「反商情結」。

企業選部長,小弟第一

企業有這種感覺,肇因於王建瑄的變。

做經濟部次長時,王建瑄固定一星期和企業家座談一次,由企業自己組團,每次十至十二個人。從下午三點半談到晚上九點半,有時甚至延長到十一、二點。企業和他無所顧忌地談,甚至連「蔣經國總統死了該怎麼辦」都談到了。

到財政部之後,王建瑄和企業家刻意保持距離,談話也很謹慎,過去高談闊論的豪情化如雲煙。有的企業家也私底下埋怨,他是不是「心理不太正常」。

曾和他促膝長談的長谷建設總經理鍾正光,對他的改變感受深刻。

鍾正光邀請王建瑄到高雄市文化中心演講,王建瑄不但拒絕鍾正光到機場去接他,當鍾正光想和他聊天時,他表現出很機警、不想讓他靠近的態度。鍾正光難過地表示:「好像我靠近他,就是要跟他關說一樣。」雖然很佩服王建瑄的魄力,但對他過度保護自己,鍾正光難以理解。

華智企業副總經理陳文藝持平地說,王建瑄對企業查稅,做到公平均富正義;他防弊做得很多,但對企業生存發展,則「興利」做得太少。

對企業指他有反商情結,王建一再反辯「一點也沒有」。他同時自信滿滿地表示,財政部推出的每個政策,如開放新銀行、國營事業股票上市等,企業家都會「鼓掌」稱好。他並舉一項針對企業界做的調查佐證,「企業選部長,小弟排第一。」

不只是橫眉怒目的門神

另一方面,財政部長向企業要稅,基本上就不受歡迎,「財政部長本來就是黑臉關公嘛!」青創會理事長戴勝通替王建瑄打抱不平。

雖然王建瑄自認在財政部兩年做得很順,比過去四、五年財政部做的事還多,但是立委陳水扁認為他在人和上應多多加強;他也必須放下身段,和其他部會、議會溝通,「政治上只有折衷說,沒有「王」說,」陳水扁直指王建瑄的強硬不妥協有欠圓融。

財政部一名高級官員更從歷史眼光評析,過去的財政部長是政府的門神,很重要;但門一關,財政部長就被摒除在門外,不能參與重大決策。目前王建瑄有郝柏村院長的大力支持,可以放手做事,在這關鍵時刻,「他必須建立一個本質公平的稅制才對,」這位官員語重心長地建議。

有厚實民意支持的大刀部長王建瑄,應該也不會只滿足於做橫眉怒目的門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