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一根扁擔的聯想-有膽說,要有膽做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92-07-15

瀏覽數 13,150+

一根扁擔的聯想-有膽說,要有膽做
 

本文出自 1992 / 8月號雜誌 教育,下一代會更好?

(一)一樣的現實

中國農村貧窮的縮影,就是農夫牽著衰老的水牛,無奈地站在乾裂的土地上。

中國都市貧窮的標誌,就是成群的工人拿著扁擔,焦急地在碼頭邊等待挑貨。

這是四十年前在江南長大的童年生活中,所留下清晰的記憶。

六月中,初次到達「山都」重慶,在長江邊的碼頭上,又看到一群工人,靠著那根瘦長的扁擔,居然就可以挑上六件大小行李。使我佩服,也使我感慨。

不一樣的時空,仍是一樣的現實。這個現實,就是以勞力謀生的人,很難掙脫一輩子艱苦的命運。

(二)貧窮的兩個原因

探訪了中國心臟的長江流域,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世紀以來中國貧窮的兩個根本原因就是:輕視經濟,忽視教育。

在雲南大學的座談會上,我指出:如果當年五四運動除了賽先生(科學)與德先生(民主)之外,同時提出了伊先生(Economics,經濟),中國的現代史可能改寫。即使當時提出的科學真可以救國、民主真可以興國,但沒有經濟怎能富國?國家貧窮,一切都落空。要使國家富裕,「蘇聯模式」已經證明了徹底的失敗。

四十年來大陸對教育以及知識分子的輕視,更是當前落後的癥結。因此,出現了一些令人心酸的順口溜:「開腦袋的不如剃腦袋的」、「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彈鋼琴的不如搬鋼琴的」,當然也就產生了「教一年書不如養一頭豬」的淒涼現象。

(三)用筆桿的人增多

按照現代「人力投資」學說,對經濟成長有貢獻的是那些受過良好教育與訓練,同時具有良好的健康與心智狀態的人;因此個人要對自己投資,政府也應當鼓勵贊助。決定生產力的關鍵因素不再是人口的數量,而是對人力素質的投資。只有透過人力投資,現代科學才能衍生、應用、生根、擴展。「終年辛苦不得一飽」的農村貧窮也只有靠現代科技帶來的灌溉、施肥、育種、土地改革來改善。

用通俗的話來說,社會進步的過程就是:把挑扁擔的人減少,把用筆桿的人增多。

用筆桿的人增多,不是階級意識上看輕體力勞動,而是知識分子(管理、電腦、生化科技、環境科學……)在各種領域中的風起雲湧,如此一個落後社會才有可能變成現代社會。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挑扁擔的人,除了原始的體力之外,沒有知識上的投資。扁擔當做生產工具,其成本也是微不足道,是一個十足勞力密集性的工作,因此,其所得的報酬,只能糊口。

用筆桿的人,由於對本身的教育投資,累積了知識與技能,因此而產生的力量,遠非靠體力的所能比擬。對現代社會的貢獻,體力當然抵不上腦力,槍桿當然抵不上筆桿。

(四)新「國富論」

中國大陸出現了空前的轉機,挑扁擔的可以不再挑扁擔。

鄧小平年初南巡之後的話,正在大陸各地引起熱烈的回應。在雲南、武漢、廈門,都聽到當地人士引述鄧的話:「誰反對改革開放,誰就垮台。」語氣中充滿急切與期望。

六月十五日的昆明日報以頭版半整頁的篇幅報導,江澤民於六月九日在中央黨校發表的重要談話。其中幾段話值得摘錄。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放開手腳,大膽試驗,排除各種干擾,抓住有利時機,加速改革開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深化改革,推動技術進步,增加高質量的新產品,發展外向型經濟,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提高企業素質。」

「吸引和借鏡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先進國家的先進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

「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制……愈來愈不適應現代化生產發展的要求……以致往往把整個經濟搞死……所以,對這種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制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勢在必行,否則就不可能實現我國的現代化。」

最後,他指出,當前必須抓緊幾個關鍵性問題:一是轉變政府職能,切實實行政企職責分開;二是擴大企業的自主權;三是更新計畫觀念;四是大力培養市場。

這幾段話可譽為中共當局執政以來的新「國富論」--不僅勇敢,而且深刻。在這種改革的大浪潮下,如果再追問:「他們是不是共產主義的信徒」,就變得不厚道了。

中共領導人既然有膽說,現在就要有膽去做。只要有膽做,挑扁擔的人就會在中國的大地上逐漸消失。

(高希均所著「經濟學的世界」,所編「台灣經驗四十年」已由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