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的週五午後,超過400位許多西裝筆挺的扶輪社社友,大舉湧入關渡的慈濟志業園區,加上眾多藍天白雲(藍色上衣、白色長褲)的慈濟工作人員,還有30多家媒體,把大愛台的禮堂擠得水洩不通。因為,他們要來見證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不久前,歷史悠久最悠久的國際社團──扶輪社,決定把2014年的「最高榮譽獎」(Rotary Award of Honor),頒給台灣的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上人。
這個獎從1990年開始頒發,專門表揚發揮人道主義、對促進世界和平具有貢獻的傑出人士,歷年得獎者包括: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蘇聯前總統戈巴契夫、印度前任總統穆克吉等人,都是舉足輕重的政治領導與商業領袖。證嚴上人能以民間NGO(非政府組織)及華人的身份獲獎,非常難得。
不僅如此,代表扶輪社來台授獎的黃其光,也是扶輪社創立109年以來第一位華人血統的總社長。他認為扶輪社標榜的「超我服務」(service above self),跟慈濟付出不求回報的大愛精神,極為相似。「每次國際上有災難發生,除了紅十字會跟扶輪社,動作最快的就是慈濟!」這種就近且及時的行動力,非常值得學習。
剛在雪梨落幕的扶輪社年度理事大會,討論最高榮譽獎的頒獎人選,黃其光準備了6本英文簡介,要向來自16國的19位理事介紹慈濟與證嚴上人的故事。結果不但全票通過,資料也被索取一空,各國理事都打算把慈濟的資訊帶回去研究,作為往後行善的學習標竿。黃其光透露,「菲律賓籍的扶輪社理事一聽到慈濟,就一直稱讚他們在海燕颱風時的救災表現。」等於在幫慈濟拉票。
當天受獎儀式上,許久未公開露面的證嚴上人不好意思地說,「謝謝黃總社長的『錯愛』,其實,我只是一個非常幸運的發起人!」關於慈濟的種種善行,都不是她自己做的,而是每位志工的貢獻,「成就不在我,而是這麼一大群付出的菩薩們。」證嚴上人用一貫的溫和語調說道。
的確,比起創立逾百年、會員超過120萬、擁有龐大國際聲望的扶輪社,剛過48歲生日的慈濟,其實更展現出台灣草根社會的活力。在經濟困頓的1966年,證嚴上人就領著6位同修弟子,加上30位家庭主婦,一同創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從資源貧乏的後山花蓮、從一雙雙縫製的嬰兒鞋、從每天省下5毛錢的買菜錢,開始近半世紀的行善腳步。
從各地湧現而來的點滴愛心,逐漸匯聚成洶湧的行善洪流。如今,慈濟不但蹤跡踏遍全球87個國家,影響範圍更遍及扶貧、醫療、教育、環保、救災、人文、媒體等層面,成為彰顯台灣文化軟實力的最佳代表。
「這個獎頒給上人,絕對是實至『榮』歸!」會後跟證嚴上人面對面的交流時間裡,黃其光坦承,對於奉獻一輩子的證嚴上人來說,「其實她已經不需要任何獎項!」但他還是希望透過這個授獎舉動,激發更多人投入改善世界的行列,不管他是扶輪社友、還是慈濟會員。事實上,黃其光21年前就曾到花蓮參訪慈濟,並且發表「要把台灣人的愛,帶到全世界」的宏願。現在他當上國際扶輪社總社長,而且親自授獎給證嚴上人,也算是完成這個願望。
儘管台灣在國際政治上屢受打壓,外交空間也難以伸展。但證嚴上人跟黃奇光的例子卻證明了,透過無私的愛心與服務精神,台灣也能在世界舞台上獲得尊重,發揮強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