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目前天津發展的速度和其他大城市相比如何?
答:和廣州相比,天津的發展速度不太快;但是廣州主要是享受了國家的特區政策。不過,天津是沿海十四個開放城市之一,和其他城市相比,天津開發的速度並不慢。
問:天津的經濟、社會發展目前遭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有些什麼具體優勢?
答:天津在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遠景上,條件還是很好的,因為:一、天津市有地理上的優勢,它帶動了三北地區--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的發展,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換句話說,天津市的腹地包括了華北、西北、東北等地十幾個省份,這些地方包括北京在內,都經過天津進出口。目前天津進出口額大概有一百億美元,在全國是第二位,僅次於上海;貿易來往的國家有一百五十多個,有關係的港口有三百多個,特別是對東北亞地區,譬如,和南朝鮮的海上和空中通航,就是先由天津開始。因此南朝鮮對天津特別有興趣。
二、天津還有一個特殊地位是位於大陸橋上--在東北亞、日本、南朝鮮、台灣等地方之間。這些地方如果用海運到歐洲,要經過蘇彝士運河到地中海,時間要一、兩個月;到了歐洲還得上陸路,再往內運。天津這個口岸和三個大陸橋是相通的;一條路是經東北內蒙古自治區的滿洲里,通遠東的大陸橋,從這裡由鐵路到歐洲;另一條路是從天津經過新疆、烏拉山口,往哈薩克共和國到歐洲;第三條路是最近、最方便的,從內蒙古到外蒙古烏蘭巴托,再到歐洲;這條路已經打通,去年,利用這條路,我們光是集裝箱(貨櫃)就運了一千多箱,今年估計要超過三千箱。目前這條路線的鐵路運送只需一到兩周,就可以運到歐洲,比船快多了。
此外,天津機場是全國最大的空運貨運基地。我們有一萬平方米的大貨倉,有現代化的裝備,是全國條件最好的空運貨運基地。IBM在中國找了六年,最後終於找到天津,做為合資的地點,除了因為天津有人才的基礎,其次就是天津機場有優越的貨運條件。
再加上天津是北京的出海口和門戶,這是廣州和上海無法取代,至少不能完全取代的優勢。尤其是從外商的觀點來看,天津和北京只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在天津可以享受到特區優惠,卻少了北京各種關卡的麻煩。
能源豐厚
在和資源靠近的地位上,天津也比上海和廣州占優勢。中國的資源,尤其是能源,大部分來自北方,比如,天津正在建一個耗資十一億五千萬美元,自德國、義大利和美國引進技術的無縫鋼管工廠,明年就可以建成,主要供開採石油之用。這個無縫鋼管工廠建在天津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幾個大油田都在天津周圍,譬如東北的遼河油田、西南的華北油田、山東省的勝利油田,天津自己也有一個油田,渤海又有渤海油田;這些油田都在天津四周,因此天津生產的無縫鋼管可以就近為這些油田服務。
從煤的觀點來看,中國幾個大煤田如山西煤田、內蒙大煤田、河北煤田等,跑到天津都不超過五百公里。能源都在北方,因此過去所謂的「南糧北運,北煤南運」情勢中,天津占了很大的優勢。
至於困難,主要是天津的政策還不如南方的靈活和優惠。過去,優惠政策分兩種:一種是我們本身能實行的,我們就給;另一種是國家能給的,我們就給。比如,現在要建立證券交易所,讓股票上市;目前我國的試點在深圳和上海,我們就要爭取天津也能成為股票上市地點。我個人認為,中國比較大,通訊工具不是那麼發達、靈敏,北方也需要一個給三北地區服務的證券交易中心,最好是在天津,因為天津是個大口岸,又是個大的工商城市。證券交易是企業改革、資金融通的一個方式,我們認為天津在這方面的發展,腳步還可以快一些。
問:天津的開放和發展有沒有長程及近程的計畫?
向金融重鎮發展
答:天津的主要發展目標是要成為北方的金融、商業和貿易中心;上海可能是全國及遠東的中心,我們天津至少是北方的中心,也是北方最大的開放口岸。
此外,天津是個老的工業城市,在全國都發展工業的時候,天津要利用舊有的基礎,提高我們的工業檔次。我們重工業和輕工業同步發展;基本上,冶金、化工、石油、採鹽、紡織等六千多家企業,都朝這兩個目標走,不過,從基本的條件來看,天津還是偏重化工業,因為天津有鹽、有油,煤的來源也不遠,而且我們的化工業本來就有基礎,發展較快。
再就是機械電子工業,天津的條件也比較優越。輕紡工業由於全國都在發展,我們天津在量上不可能過分發展,只能設法提高檔次、質量。
除了工業外,我還全力發展我們的口岸設施和金融服務系統;去年已同意天津和外國銀行搞合資銀行,對象已有,但最後還未定案,主要是上面的合資條例還沒有下來,我們就遲遲不能開張。
此外,我們現在還和中央結合,搞一個面對華北和西北的大批發市場,一個鋼鐵、煤炭、肉類和糧油等的大批發市場;當然,我們也和外商搞合資的零售市場。
問:目前國內普遍存在公營企業經營不善的現象,天津在這方面有何對策?
管理不行
答:國營企業經營不善的現象,我看有好幾方面:第一是它生產的產品質量不行,不能賣更好的價錢;第二是管理不行,不合科學方法,沒有發揮每個人的效率;第三是人多,有些只需要七百人幹的活,卻由兩千個人去做。這是大問題,因為人一多,可能把工資低的優勢抹掉。
因此,我們的國營企業要進行改革,目的就是要解決以下的問題:一是要使國營企業有更好的機制,類似三資企業的機制,不能老成為上面的負擔,要能自主經營、更靈活地經營。第二是要大量的和外商合作,不惜拿出最好的條件,和外商合作。
(阮次山為旅美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