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血液細胞變視網膜,黃斑部病變醫療露曙光!

【醫療話題】

林思宇
user

林思宇

2014-07-05

瀏覽數 27,500+

血液細胞變視網膜,黃斑部病變醫療露曙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血液細胞變成視網膜!全盲或是視網膜受損的患者,未來將有機會重見光明。

台北榮總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成功從患者身上取出少量約10c.c.的血液,就可以重新編製成「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此分化來的視網膜色素細胞,和患者的視網膜組織幾乎完全相似,在老鼠實驗上,已經可以讓老鼠感光至少半年。

近年來,老年性視網膜黃斑部病變已經成為老年性病患失明的主因,根據調查,台灣約有1/10以上的老年人口罹患視網膜黃斑性病變,加上現在3C產品的長時間使用,許多年輕人提早黃斑部病變,但目前治療成本昂貴,且效益不佳,僅有半數有效。

視網膜感光細胞一旦受損將破壞無法再生,技術僅對輕微的減緩惡化程度,對嚴重的莫可奈何。領導此項研究的台北榮總醫學研究部臨床研究科主任邱士華表示,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都積極研究視網膜基因治療,北榮成功將血液細胞變成視網膜,有助於新藥的研發。

2006年日本學者山中伸彌首創利用皮膚細胞,透過特定基因使細胞重新編程,成為俱有類似胚胎幹細胞的特性及功能,被稱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此項研究讓他得到諾貝爾醫學獎。邱士華研究團隊則是利用血液細胞編製,患者不須忍受切膚之痛,更可有效縮短誘導幹細胞的製作時間,也能夠建議病患專屬

的「客製化誘導幹細胞」。

血液細胞變視網膜,黃斑部病變醫療露曙光!_img_1

今年是台北榮總教學、研究部門成立50週年,台北榮總副院長何善台表示,榮陽體系研究論文近3年是全國各醫療體系最多的,去年有2412篇,高於台大體系的2210篇和成庚體系的1815篇,許多研究人員也得到國內外獎項肯定,上述研究就是成果之一。

何善台說,榮陽體系有正式編製的研究人員,也有臨床醫師加入,榮陽體系不會因此而滿足,未來希望影響指數高的論文數目增加。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