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生活規律是健康的開始

【健康抱報】

潘懷宗
user

潘懷宗

2014-06-19

瀏覽數 71,950+

生活規律是健康的開始
 

2008年臺灣師範大學開始在部分宿舍試辦「規律生活寢室」,讓想擁有規律安靜住宿品質的同學,可以透過固定時間熄大燈(半夜12時)、斷宿網(凌晨2時到5時實施網路斷線)等強制手段,建立早睡早起、規律作息的生活習慣;台灣大學、交通大學、中山大學、政治大學等也有類似方案。

主要原因是年輕學子晚上不睡覺的情形愈來愈普遍,K書熬夜的人反而很少見,多半是上網聊天、玩遊戲,或是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哈拉、閒扯,寢室早已變成聊天室。

有不少老師抱怨,第一節準時上課的人寥寥無幾,只有小貓兩、三隻,。家長座談時也不時反應,孩子怎麼老是一副睡不飽的樣子,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呢?

我念大學的年代,社會氛圍嚴謹又保守,學生多半很自律,會熬夜大部分是努力念書,不像現在的學生,半夜不睡覺,一定要東忙西晃到凌晨3、4點才闔眼,早上當然爬不起來上課,迫使學校走回頭路,公告新的生活規範來約束學生超出常軌的行為。

台灣師範大學為何要冒著被批評「干涉自由」的風險,實施「規律生活寢室」呢?它的目的在於強調:「健康是學習的泉源,規律作息是健康的開始」,看到這段文字,讓我感覺心有戚戚焉。

對每個人來說,時間是公平的,每天24小時,大家都一樣,但健康就不一樣了。懂得善用24小時節奏的人,整個人就是神采奕奕、活蹦亂跳;而有違節奏生活者,展現在外的常常是疲憊倦容、毫無生氣,如果正值發育時期,還可能影響成長。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規律生活好處多多,精神好、體力好、情緒穩定、思慮周延,任意改變規律的節奏,大腦是會亂了套的,試想人生樂譜大亂,還有可能演奏出優美旋律嗎?

一天有24小時,但依照中國古曆,兩個小時相當一個時辰,一共有12個時辰。站在中醫立場,12時辰不只是計時標準,透過不同的時辰還可以保養相對應的臟腑,以「值班」做比喻,每一個時辰都有一個經脈、一個臟腑在當班工作;比方說,子時是晚上11至1時,正好膽經在值班,人的陽氣剛剛產生,非常微弱,不能拚命工作消耗掉,必須用睡眠加以保護。凌晨1至3時是肝經在值班,這時陽氣開始增強,要進行解毒及造血工作,這項工程很費時、費力,所以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增加肝臟的負擔,一定要進入夢鄉。

早上5至7點是卯時,該是起床的時刻,則換大腸在值班,由於整夜未進食,胃部很空,此時若喝下一杯溫開水,或按摩肚子,會刺激腸道,引起反射性收縮動作,加速腸子蠕動,就會有便意產生,想要上大號。到了7至9點是辰時,是由胃在值班,吸收消化的能力最強,所以一定要吃得豐盛,除了澱粉類的米飯、麵包之外,還要多補充動物性或植物性蛋白質,飽足之餘又營養豐富。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想知道更多健康話題,請鎖定週一到週五晚上19:30 超視【健康抱報】

健康抱報/臉書粉絲團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