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捷事件帶來諸多後遺症,社會焦躁不安到草木皆兵,28日下午4點多,板南線因一名自閉男玩計算機,碰觸到乘客,被誤為攻擊殺人事件,有人看到民眾迎面衝過來,連隨身物品都來不及拿,就往門外衝,捷運因民眾恐慌奔逃而造成多人受傷。
緊急報警處理後,被證實是烏龍一場,顯見鄭捷事件已擊潰台灣社會中僅存的一絲絲信任感。
詩人余光中因鄭捷事件有感而發:科技發達反致「百年孤寂」,人心浮動要尋找出口,人們坐在一起,卻很遙遠。
不要說路人坐在一起,卻很遙遠,連父子母女同處一室,也可能像陌生人。
現在,「鄭捷」已成為婆婆媽媽們聚會的話題,她們在探討鄭捷砍人事件的原因之餘,也開始圍繞在親子問題上。
一位媽媽說,怎麼辦?我高二的兒子整天沈迷線上遊戲,一天說不到兩句話。引來其他媽媽們的附和:是啊,都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很想關心他們,瞭解他們在想什麼,卻不知道如何敲開溝通的那扇門?
當筆者搭計程車時,司機先生因為鄭捷事件,也開始擔心起自己正在念博士班的兒子。他說,30歲的兒子只交過一位女朋友,三個月就分手了,整天只會讀書,不知道他在想什麼?這次從大陸參加研討會回來,一定要找時間跟他聊一聊才行。
如果你因為工作忙碌到無法跟孩子對話,那只是藉口,再忙都能撥出一點時間;如果你很想關心孩子,卻不知道從何著手起,不妨先靜靜聆聽,不要急著發表高論。
孩子從小都在聽老師的指導、父母的教誨,現在該換換大人們聽聽他們在想什麼?他們在憂慮什麼?他們在抱怨什麼?
年輕人不是失落的一代,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有想法、有主見,只是切缺被理解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