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為什麼贊成?為什麼反對?

李傳楷
user

李傳楷

1992-06-15

瀏覽數 11,600+

為什麼贊成?為什麼反對?
 

本文出自 1992 / 7月號雜誌 第073期遠見雜誌

「設想了七十年,調查了五十年,勘探了四十年,爭論了三十年」,今年四月,中共第十三屆人大會議表決通過「三峽工程議案」,動工的腳步愈來愈近。面對這項跨世紀的大工程,歷來都有許多爭議,大致可歸納成以下七點:

投資

■贊成

按照一九九0年價格,三峽工程的靜態投資為五百七十億元(人民幣),是全國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水電工程;但從總體經濟考量,三峽工程的淨收益率達一四.五%,超過國家規定的評價標準,而且早建和晚建的淨收益率差一六.五%,早建比晚建有利。

三峽工程所需的資金除國家投資外,可採多方集資,包括(1)利用外資,在國外發行三峽建設債券;(2)在國內發行三峽建設債券;(3)延期償還葛洲壩的建設貸款,把該廠的利潤全部用於三峽建設;(4)三峽工程開始發電後的收益也用於三峽建設等。

■反對

三峽工程靜態投資達五百七十億元,而且工期很長,資金積壓嚴重,如果計入施工期利息,考慮動態投資,將是特大的建設項目;同時期所有能源、交通、教育、科研等各項公共建設,勢必受到影響。

國內、外發行債券的利率都很高,國外債券的外匯如何償還,葛洲壩和三峽工程的收益,是否可不歸還本息而用作建設,都是問題;因此在當前國家資金緊張,許多事業都要發展的時候,興建三峽工程,需要領重考慮。

移民

■贊成

三峽水庫的正常蓄水位為一七五公尺,據一九八五年調查,需要移民七十二萬五千五百萬人,如果考慮人口自然增長,到二00八年,最終安置移民的總數,將達到一百一十三萬人。

不過淹沒人口占各縣市的比重並不大,淹沒區人口最多的開縣,只占該縣總人口的七.六%,受淹耕地占庫區適耕地的比重也不大,庫區內適宜開發的荒山草坡,相當於淹沒耕地的二十倍,安置移民的土地綽綽有餘。

如果採用「開發性移民」的方針,對水庫移民遷建後的生產和生活安置作全面安排,統一規畫,便可創造出長治久安的環境。

■反對

過去移民較多的三門峽、新安江、丹江口水庫,只有三十多萬人,至今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三峽移民一百多萬人,在國內外都是破天荒,而且三峽庫區兩岸都是山坡地,現有人口已經超載,再要安置一百多萬人,將會超出環境容許的負載能力。

現在提出「開發性移民」,給予大量移民費,可能會受歡迎,但到真正遷移時,將會困難重重,如果給的移民費不夠,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甚至政治問題。

航運

■贊成

三峽工程可以從根本上改善宜昌至重慶的航道條件,三峽水庫回水可達重慶,將淹沒一系列險灘,增加航道水深和航道寬度,使萬噸級船隊直達重慶。同時,經三峽水庫調節增加枯水流量,宜昌以下的航運也可以得到改善。

■反對

三峽水庫建成後,萬縣下游的永久回水區,航運可大為改善;但水庫尾部的變動回水區,當水庫水位下降時將露出天然河道,混沙大量淤積,情況會比原來壞,甚至礙航。

三峽水庫下洩清水、沖刷河床,也將引起宜昌水位下降,造成葛洲壩已建船閘門檻水深不足,影響航運暢通。

發電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贊成

長江流域的水能資源幾乎都分布在西南,華中和華東地區的電力卻嚴重不足。三峽位於長江峽谷河段的末端,是西電東送的關鍵地點;三峽水電站建成後,年發電量八四0億度,將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每年可替代原煤四千萬噸到五千萬噸,相當於十座大亞灣核電站(大陸最大的核電站)。

■反對

三峽工程開工後十二年才能開始發電,二十年才能全部完工,不能解決近期的缺電問題;如果因為興建三峽工程擠掉見效較快的電站建設,將推遲電力工業近期的發展。

防洪

■贊成

三峽工程對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具有關鍵作用,它可以分擔長江中游九五億到二二0億立方米的分蓄洪任務,找不到等效或接近等效的替代方案。如果不建三峽工程,萬一遇到一八七0年那樣的特大洪水,荊江大堤可能決口,要死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

■反對

三峽工程只能控制上游川江的洪水,對長江防汛重點城市武漢,既不能降低洪水位,也不能減輕附近的分蓄洪任務;對長江下游江西、安徽的防洪更無能為力。

據調查,一八七0年的洪水首先衝開松滋口,洩入洞庭湖,監利以上的荊江大堤並未潰決。現在松滋口已有分洪道,荊江大提也已加固加高,一百多年前的洪水,沒有沖垮荊江大堤,一百多年後的今天,怎麼會造成突然幾十萬、上百萬人的死亡?

生態與環境

■贊成

三峽工程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利多弊少。利的方面,它可以減少長江中游分蓄洪區的淹沒損失,與火電燃煤相比,也可以降低對周圍環境的污染,還可以局部改善地區氣候,減少洞庭湖區的泥沙淤積。

弊的方面,它將淹沒部分文物古蹟和耕地,在城鎮遷建及移民的過程中,也可能會產生生態和環境問題;不過如果事前做好移民安置規畫和城鄉建設規畫,就可以大幅降低負面影響。至於陸生動植物和水生植物,則因為庫區海拔兩百公尺以下,未見成片的天然森林植被,珍稀水生生物也已列管保育,影響不大。

此外,三峽水庫岸坡主要由堅硬、半堅硬岩石組成,穩定條件差的岸坡,只占庫區總長的一.二%;三峽水庫建成後,不可能會造成大量的崩塌滑坡,也不可能會引起強烈地震的大斷裂。

■反對

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影響深遠;較平緩的耕地和城鎮被淹沒後,丘陵和山地的開墾,勢必破壞植被、加劇水土流失,三峽和小三峽的自然美景將受影響。

三峽庫區兩岸有兩百多處潛在的滑坡崩塌體自建壩蓄水後,因水的浸泡軟化和浮力作用,將使穩定性減弱,老滑坡復活,建高壩蓄水深達一百多公尺,也有誘發地震的可能。此外;如果遇到戰爭,三峽大壩遭核轟炸,對下游的兩湖平原將造成難以想像的毀滅性災害。

泥沙

■贊成

三峽工程的泥沙問題已基本清楚,可以解決。長江的泥沙比黃河少,八0年代初期雖有幾次特高的輸沙量,但未超出正常的變化範圍。三峽水庫是河道型水庫,水流有一定的挾沙能力,如果運用「蓄清排渾」(汛期來臨時,水庫水位控制在防洪水位,洩排淨水,汛期過後才蓄清水),水庫運用一百年後,防洪庫容和調節庫容還可保留八六~九二%。

三峽水庫運用數十年後,庫區尾端將有一些泥沙淤積,對重慶市的洪水位會有些影響,但重慶是山城,主要市區都在洪水位上,不會因此而受到洪水威脅。至於變動回水區局部河段受泥沙淤積,出現礙航或影響港區作業,也可以藉優化水庫調度、港口改造、整治和疏濬來解決。

■反對

長江的年輸沙量已高居世界第四位,近年來更有明顯的增加趨勢,必須加強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否則三峽工程的泥沙問題將會愈來愈嚴重。

三峽水庫有重要的防洪任務,遇大洪水年必須蓄洪,同時攔沙,這樣就不能「蓄清排渾」,庫尾淤積勢必大量增加,對航運產生不良影響。如果水庫下洩較清的水,還可能在宜昌以下發生沖刷,威脅荊江大堤的防洪安全。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