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10萬還是50萬?媒體立場差很大

330反服貿大遊行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14-04-01

瀏覽數 39,400+

10萬還是50萬?媒體立場差很大
 

330反服貿大遊行日前正式圓滿落幕,不僅現場秩序優良、沒有衝突,就連散場後也垃圾不落地,充分展現人民的道德與素養。活動當天,滿滿的「黑潮」占據凱達格蘭大道、中山南路周邊,根據警方估計,現場聚集群眾約11.6萬人,但蘋果日報則估超過50萬人,黑色青年陣線更高呼超過70萬人,各方估計的人數,顯然有非常突兀的差異。

其實,不只太陽花學運估算人數有所落差,2006年倒扁活動時,主辦單位宣稱有「百萬」圍城,但警方實質估計約36萬人。不論實際人數為何,不同政治色彩的媒體、不同的立場的主辦單位,顯然都會報出對自己最有利、最能鼓舞群眾士氣的數字。

警政署表示,集會遊行之人數估算,係依據加州柏克萊大學新聞學教授赫伯特.雅各布斯(Herbert Jacobs)所提出之方法,即「以集會場所面積換算,依疏密程度,再乘以每單位面積的人數計算,」而因集會現場人數偶有疏密,通常以每平方公尺3人估算。警政署說,目前美國、韓國、菲律賓、泰國等,都是採用此種方式估算民眾集會人數,因此估算出約11.6萬人之集會群眾。

以媒體「第四權」的角色來看,媒體本身就會有特定的立場,以求監督政府。不應該報導扭曲,亦或是全然偏激的新聞,但現今的媒體幾乎很難做到這點。

中天、TVBS等「偏藍」的電子媒體,在反服貿的活動現場有明顯的受到群眾之壓力,包含TVBS轉播車遭民眾貼滿便利貼、中天新聞主播在現場連線時,身後被反服貿民眾高舉「請轉台」字樣看板等,在反服貿的學生眼裡,泛藍媒體普遍被貼上「報導假新聞」之標籤。

反觀蘋果與自由時報,被反服貿民眾譽為是此次事件的最大贏家。蘋果多以最即時、貼近群眾心情的立場報導,被視為是民眾最佳的發聲管道,加上蘋果與自由刊載網友合資的宣傳廣告,更加奠定在反服貿群眾心中的地位。

但從318攻占立法院後,蘋果每日的頭版報導,包括「號召十萬人 週日上凱道」、「學生轟走江揆」、「這一夜,我們心好痛」等頭版標題,也被不少支持服貿民眾認為有煽動民意、模糊焦點之傾向。

不論各家媒體的立場為何,群眾也會選擇與自身觀點最相符的傳媒閱聽。媒體若能相互牽制、代表不同的民意發聲,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10萬還是50萬?媒體立場差很大_img_1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