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來自星星的你》轟動全亞洲,女主角千頌伊(全智賢飾)的裝扮,更引起許多女性爭相模仿。除了帶動劇中大明星所穿戴的一線精品外,更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上班族女性也可以在網路上、用合理的價格買到仿效的「千頌伊款」。
其實,韓貨這幾年早已席捲台灣女裝市場。根據業者估計,網路上販售「韓貨」的業者約千家。對亞洲的批發客來說,所販售的「韓貨」來源,幾乎都來自於位於首爾的亞洲最大批貨中心的東大門。
遠見雜誌3月號封面故事《不服輸的首爾》,採訪團隊親赴首爾,發現這種「韓劇時尚」經濟學,可不只是一種絢麗的炫風而已,背後必須有紮紮實實的生產條件支撐。
韓劇引起風潮,但粉絲的熱情來得快,去得快。因此,「速度」就成了首爾東大門時尚的核心競爭力。有多快?從設計到生產,即便連強調「快速時尚」的西班牙品牌Zara,也要至少三週的時間。但是,東大門的批發商,看到韓劇的流行款,隔日馬上可以做出樣衣,從設計到生產只需不到一週。只要新款一出,馬上就會由來自中國、香港、台灣、東南亞的批發客,帶回本國販售。韓國時尚傳播亞洲的速度,如病毒般快速、機動。
到底,東大門是怎麼辦到的?
輔大織品系兼任講師楊維漢表示,東大門時尚之所以成功,乃在於周圍完整的供應鏈支持。以東大門的古城門為核心,周圍就有布料市場、批發、零售與車縫中心。因此,一個設計師將衣服設計好後,馬上就以選好布料,立刻送到附近的成衣工廠成衣,都在同一個區域,因此,速度可以非常快。
有趣的是,這些成衣工廠規模都不大,甚至許多都是10人以內的家庭式、沒有招牌的小工作坊,通常先生是打版師,太太是車縫師,宛若台灣早期的家庭代工,生產的量不多,但是製作品質好,且款式多樣。就在這樣無數個小小的家庭,構成了東大門稱霸亞洲的獨門快速時尚。
這當中,有一個關鍵顯少被提起,就是對「車縫工人」的重視。很少人知道,在東大門附近成衣廠的小山丘上,有一幅大的壁畫,上面畫的就是一個車縫工人正在專注的車布,戴著眼鏡,眼神專注,這表示了一個國家對於這項職業的敬重,宛若歐洲精品的匠師。「韓國人對於車縫工尊敬的態度令人感動!看了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楊維漢說。
隸屬於首爾市政府的首爾設計基金會總裁白鐘元也告訴我們,為了支撐首爾的時尚業,首爾設計基金會每年投資三十億韓圜扶植車縫人才。因為車縫的品質好,才能讓「Made in Korea」的價格高於中國製造。
相較於台灣,其實本來也有東大門發展的條件,卻因為「價值觀」的差異,長期棄守了成衣市場,十分可惜。
一方面,台灣的布料研發能力受到國際肯定,但是,一般人普遍認為車縫工是勞力密集的產業、年輕人不願意投入。「當人人都想成為吳季剛,缺忽視了衣服要由誰生產?」楊維漢感歎。另一方面,台灣的成衣工廠也大多半外移,不像韓國從設計到成衣一條龍進行,不止品質管控與機動性佳,毛利也較布料生產高。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副主任鄭凱方主任則認為,論到台灣時尚的發展,很多人會鼓吹「品牌化」。但是,其實回歸消費者行為,不一定人人都穿高檔名牌,給一般人穿的衣服市場才是最大。「台灣人之所以喜歡買韓貨,許多人只是純粹設計好看,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品牌名、甚至根本沒有品牌名。」首爾東大門給人的啟示是,不須好高騖遠,衣服要「做出來」「做得好」,有堅強的產品力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