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探照媒體的政治光譜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2-04-15

瀏覽數 16,050+

探照媒體的政治光譜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2 / 5月號雜誌 第071期遠見雜誌

從新聞報導的角度來看,報導量多不一定有太大的意義;要看報導的方式(見表一)。

聯合報整體報導是平衡的,「對委任直選有利,對公民直選不利」的新聞約占一一%,「對公民直選有利、對委任直遠不利」約一0%左右,兩者新聞的比例差不多。聯合報給人支持委任直選的感覺很可能是標題作法。

自立早報的報導顯然並不平衡,對公民直選支持程度非常高,對委任直選則很少,中立的比例也蠻高的。基本上,自立早報呈現兩項特色:第一,它是中立的;第二,五0%的新聞中立,但是還有四0%支持公民直選。

中國時報大部份的報導是中立的(四三.二%),但消息來源支持公民直選者近三0%,是支持委任直選者的三倍。

社論反映報社立場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三個報紙中,比較平衡的是聯合報。

社論部份:新聞報導應呈現兩造,甚至多方公平表達意見的機會,才合乎中立平衡的原則,社論則可以反映各報的立場(見表二)。聯合報的社論共有十二則,在三報之中比例最高,其中只有一則對委任直選有利,其他中立。

中國時報顯然支持公民直選,有四則對公民直選有利。自立早報共有八則,有七則對公民直選有利,很明顯可以看出報社的立場。我個人認為,各報可以在社論中表達自己的立場,以美國大選為例,各報會在社論表達支持某一黨的候選人,但是在新聞報導上,大部分報紙會採取平衡報導的原則。

專欄方面從分析數字我們可看見:聯合報大多數是中立的;中國時報沒有相關專欄;自立早報支持公民直選的比例稍高於中立,可以反映出各報的作法。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讀者投書從某種角度來看,應該是讀者意見,但報紙有選擇權;讀者在投書前當然也會選擇報紙。以自立早報的讀者投書為例,對公民直選有利的佔八0%,對委任直選有利的只有一0%,相差八倍,充分反映報紙的政策。我的推斷有兩種可能:一是絕大多數的投書者支持公民直選;二是顯示報社編輯的選擇過程。

從整體報導、社論、專欄、讀者投書綜合來看:聯合報在內容上比較平衡,它之所以予人支持委任直選的印象,可能是標題處理之故,例如,它報導邱創煥、李煥在三中全會的發言標題是「邱創煥超級全壘打,委任派氣勢登顛峰」、「委任象徵全國性,李煥說理很周延」。另外,聯合報的社論沒有支持公民直選,所以造成支持委任直選的感覺。

中國時報在新聞處理上多數中立,但社論支持公民直撰的比例稍高。

自立早報顯示出整個報社的政策立場,社論幾乎都支持公民直選。

從新聞學的角度看,新聞記者的角色可分為中立者、解釋者、鼓吹者三種。中立者就是客觀報導,不加自己的意見,也不做解釋分析;解釋者是除了報導事件之外,另外做解釋分析,但不鼓吹,譬如說明為何從委任直選改為公民直選,各有何優缺點,但不在報導中鼓吹應採那種政治立場;鼓吹者是除了報導、解釋之外,還支持鼓吹某種意見。

就這個事件,聯合報偏向扮演中立者、解釋者的角色;自立早報除了中立者,解釋者以外,還扮演鼓吹者的角色。

對於重大事件,新聞報導扮演鼓吹者角色固然可帶動社會改革,但是也有相當大的流弊。從新聞事業發展過程來看,鼓吹者可能會破壞新聞報導最重要的資產--可信度。因為對某件事情採取立場,往往會有意無意地忽略、扭曲事實與意見,因此國內外新聞學者都不主張記者扮演鼓吹者的角色;新聞報導應維持中立,鼓吹只能限於社論與專欄。

報紙新聞中若呈現四0%以上對某一方不利,就顯示報導不夠平衡。我們的報紙報導絕大比例都是中立的,和十幾二十年前相比,記者已有相當大的進步。

(林惠娟採訪、苗天蕙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