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美國科技企業流動性資產水漲船高,蘋果、微軟、雅虎、思科、甲骨文、高通和臉書等科技巨頭,合計持有現金和短期流動性資產達到3400億美元,與2000年相比增加了5倍之多。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John Plender撰文指出,自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央行多被迫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期盼刺激投資,但這些績優創新企業卻緊抱現金,成為名符其實的現代守財奴。
尤其位居龍頭的蘋果,現金儲備就在短短5年間從245億美元躥升到1298億美元,最是富可敵國。
科技企業緊抱現金現金,一來是因為金融危機後面對全球經濟前景的高度不確定性,現金是最安穩的選擇。
二來蘋果、微軟和穀歌等科技巨擘多採取「雙層股權結構」,沒有提高現金回饋的壓力。雙層股權結構即長期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大於短期股東,所以企業創始成員即使持股不多,也能有效控制股權。美國駐明激進投資大戶伊坎屢次要求蘋果加發股利或購回庫藏股都未被接受,即是一例。
此外,部分人士指出科技企業囤積現金是出於避稅考量,也就是避免海外收入回流被課徵重稅。但這並非理由,因為如有心投資,海外也有眾多機會。
最好的解釋,其實是科技業是人才密集行業,而非資本密集行業。這些企業顯然認為,公司成長動力主要是來自人才,所以累積資金應該用於研發支出。
隨著經濟復甦腳步趨於堅實,企業擁抱現金為安的觀點似乎已愈來愈說不通,但在前景仍未明朗下,這些科技企業或仍將持續抗拒投資、無處花錢。
(新聞來源:《金融時報》,林佳誼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