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個台灣國片豐收的一年。《看見台灣》勇奪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殊榮,上映至今票房已逾1億2千萬,感動無數人心;上月底甫上映的《十二夜》,描述流浪狗在收容所所發生的種種故事,令人感觸良多。《十二夜》上映三天更創下全台1300萬票房,打破台灣影史上首週末票房最高的紀錄,並超越《看見台灣》上映時的成績。兩部電影反映台灣社會現況,是造成迴響的最主要原因。
《十二夜》描述流浪狗的故事。在收容所中的小狗,若十二天後沒有被人領養,便會面臨安樂死的命運,但在收容所的惡劣環境,髒亂、凌亂不堪、不人道的對待,更甚至讓許多狗狗無法撐過這十二天。導演Raye希望觀眾用「離地30公分」的視野來看這部電影,全片以低角度方式拍攝、第一人稱視覺感受,讓觀眾更能進入狗狗的世界──感受牠們的生活,更進一步關心台灣流浪狗問題。
作家九把刀擔任此片監製,他表示,希望我們能多幫助流浪狗,改變這些狗狗多舛的命運,喚起大家的關注,這才是這部影片想要傳達給觀眾的光明面。
在雅虎奇摩電影評論中,《十二夜》滿意度更高達4.9顆星,顯示電影的受歡迎程度。但事實上,在電影未上映之前,有許多網友便留言表示,因為「害怕」或「不忍心」而不敢進戲院觀看,深怕影片的內容會令他們難過大哭。而導演與攝影師也說,「在拍攝過程中,無法忽視那些正飽受痛苦煎熬的無辜眼神。」但唯有「勇敢」的進戲院觀賞,才能真正體會,並更切身的愛護動物、保護動物。
領養、不棄養 讓十二夜的悲劇不再發生
《十二夜》電影以「領養、不棄養」的觀念為宗旨,希望想養狗的民眾以領養代替購買,並在養育後,絕對不棄養,以減少流浪狗進入收容所的可能性,讓每個狗都有自己的家,讓十二夜的悲劇不再發生。
針對之前因狂犬病所造成的棄養潮,藝人李烈表示,「只要打疫苗就可以防治的病,應該是要帶貓狗去打疫苗,而不是將牠們丟掉,牠是你的家人,怎麼捨得把牠遺棄。」
導演Raye表示,在電影拍攝期間,他們總共救援了22隻狗狗,免於最終被安樂死的命運。製作團隊以身作則,成為領養動物的榜樣,便是希望社會大眾能正視這個問題,她說,「想要改變這個世界的殘酷,你必須先鼓起勇氣直視它。」
若無法實際領養寵物,也可透過捐款、做義工等,為流浪動物盡一份心力,「流浪動物花園」與「動物保護之家」皆有相關的服務。唯有從每個人親身做起,才是減少流浪動物問題的最好方式。
《十二夜》官方網站:https://www.twelvenights.com.tw/
(圖片提供/居爾一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