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最後出路-死亡的權利

許耀雲
user

許耀雲

1992-03-15

瀏覽數 25,250+

最後出路-死亡的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2 / 4月號雜誌 第070期遠見雜誌

去年,一本詳細指導人們如何結束生命的書--「最後出路」(The Final Exit),在美國高居「指導類」書籍排行榜第一名達數週之久;推出不到四個月,一版四萬一千本即銷售一空,還有十五萬份訂單等著要書。

美國國會則通過了一項「病人自決法案」(Patient Self-Determination Act),自去年十二月一日開始生效,規定醫院必須和每一位人院病人討論「生存意願」,病人有權決定自己的生命在何種情況下可以結束。

爭取死亡權利

無法選擇自己生命起點的人類,似乎愈來愈希望保有決定生命終點的權利。儘管爭議不斷,爭取死亡權利的人都逐漸由少轉多,由私下轉為公開,由討論轉為行動。

「最後出路」裡列舉了十八種合法藥品的致命劑量,並為病人設想各種情況,以順利執行死亡,甚至希望醫護人員共同參與。作者德瑞克.韓福瑞指出他的寫作動機在於,當絕症患者不再有任何痊癒希望,「合適的藥物可以協助人們平靜地放棄生命,不須繼續忍受病魔的折騰;而當病人希望結束生命時,醫護人員最能幫助病人減輕痛苦。」

「病人最擔心的就是,死亡會是痛苦而漫長的過程,」匹茲堡大學醫學倫理中心主任亞倫.麥索表示,「這本書讓爭取死亡權利的行動,走入一個新階段。」

許多書店指出,買「最後出路」的多半是老人、醫護人員,或愛滋病患者。

將餘生用來爭取死亡權利的韓福瑞,目前還擔任「漢拉克協會」(Hemlock Society)的執行長。一九八0年代成立的漢拉克協會,目前有三萬八千名會員;該協會的宗旨是:「尊嚴地死」(Death With dignity)。

究竟人是否有選擇死亡的權利?這是個牽涉到道德、情感、法律、社會倫理等等層面的沈重課題。

一九七五年時,蓋洛普民意調查中,只有四一%的美國人認為,沒有治癒希望的病人有權結束自己的生命;一九九0年時,持這種想法的人已有六六%;同時,有八四%的人表示,如果他們的生命已經無救,而必須藉助藥物或機器維持生命現象,他們寧願放棄醫療,接受死亡。

徘徊生死間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醫學界對「死亡權利」的議題,有著更多的矛盾。「我們的職責是要協助病人維持生命,減輕病痛,」美國醫藥協會副主席,同時也是外科醫生的羅伯,麥阿費說:「理想的狀況是兩者都能兼顧,然而,當情形不是如此時,我們的確很掙扎,究竟是讓病人繼續忍受痛苦但保有生命,還是讓病人放棄生命,了卻痛苦。」

美國醫藥協會理事朗尼.布瑞斯托認為:「如果醫生右手幫助病人維持生命,左手卻讓病人放棄生命,一定會破壞病人和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

除了病人以外,病人的家屬同樣意見紛紜,特別是當病人已失去意識時。有些家屬抱怨,自己親人的生死都決定在醫生手裡;見到親人插滿管子等待死亡時,抱怨醫生為什麼要讓病人活得那麼痛苦;然而,如果醫生放棄救治,也會有家屬責難醫生失職。

當討論愈來愈多,愈來愈公開,「尊重死亡權利」的呼聲愈來愈高張後,美國國會議員擬出了「病人自決法案」,企圖在法律上保障人們選擇死亡的權利,同時降低爭論的熱度。

去年十二月一日,這項法案終於由國會通過A開始生效。所有參與民眾醫療保險的醫院(佔全美醫院九五%),都必須遵守這項法案。

無論病人到醫院去接受心臟手術,或者只是做簡單的健康檢查,都會拿到一份備忘錄,提醒他;當病情無法救治時,他有權拒絕各種維持生命的醫療行動。除了醫院以外,其他安養院、家庭診所,及醫療體系中的所有單位,也都必須遵循這項措施。

法案中規定,病人有權指定一個代理人或代理機構,替他們決定就醫意願;病人也可以明確在「生存意願書」中載明,當病情惡化到必須採取某些醫療措施才能維持生命時,他們情願結束生命;比如有些人可能要求醫院盡力救治,而有些人可能要求,如果生命必須靠氧氣罩、餵食管維持時,他們將放棄生命。

醫生建議病人最好在病情還不嚴重時,就和醫護人員詳細討論,了解醫生每一次醫療措施的危險性及可能的好處,然後經過理性而仔細的考慮,填寫「生存意願書」。

對於鼓吹人類有選擇死亡權利的人而言,「病人自決法案」或許猶有不足,因為「生存意願書」僅容許病人被動地拒絕醫療,並不表示人們可以主動選擇死亡,而醫生協助病人「安樂死」仍屬違法?然而,其中「尊重死亡權利」的精神,都使這項法案在人類社會史上,別具意義。

誰能來去無牽掛?

只是,死亡從來不是件容易面對的事,儘管理性的高度發展使人類願意正視死亡,安排甚或決定自己生命的終站,然而,人類更是情感的動物,又有誰能真的「來去無牽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