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元月中旬的莫斯科,物價開放實施半個月以來,政、經、社會狀況持續惡化。
一月十三日,馬克斯廣場上,舉行了一次自獨立國協締結以來規模最大的反葉爾欽示威運動,包括上校軍人、列寧與史達林主義的擁護者,甚至企圖恢復舊聯邦的復辟狂,洋洋萬餘名共產黨人幾乎淹沒了整個廣場。
「我們一無所有,」談到對新政權的不滿,一位中校軍官顯得慷慨激昂:「葉爾欽答應增加二倍以上的工資,物價都漲了七倍,還不斷毫無節制地上揚。」
中校軍人提出的數據並非憑空捏造,他的憤怒,在俄羅斯「真理報」的許多讀者來信中同樣也能看到。
「真理報」認為,導致高通貨膨脹的主因,是政府濫發盧布。去年十月,流通的近八千億盧布額中,就有半數屬於虛增部分,今年,通貨膨脹率仍持續高漲;「真理報」預估,到年底時,食品將漲達百分之一千五百,工業用品則達百分之二千五百。
生產低落無人問
更令人不安的是,目前人們只對漲價百倍關心,生產低落,卻無人過問。「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謝爾蓋.哈拉莫大博士指出,物價改革的最終目的在刺激生產,然而,七十年來的計畫經濟,早已養成大眾心理上的惰性,價格自由化後,生產者的勞動欲望反而愈加低沈。
哈拉莫夫的話,在加里寧大街上得到證實。這條一度象徵社會主義繁榮的銀光大道,一九七0、八0年代還常出現在大眾宣傳媒體上;如今,人們冒著零下十度的嚴寒,穿梭於二十五層高樓間,排隊購物的情形時時可見。
大多數購物民眾認為物價上漲,是由於物資不足,至於根本的癥結,有人推測是黑手黨人作怪,有人聲稱是共黨統治的後果,甚至有人譴責中亞細亞分走了他們的生活必需品。真正瞭解問題出在生產不足的人卻很少,
整個蘇聯經濟已走到谷底,一般大眾又缺乏基本的經濟常識,在這個時候改革物價,許多意見領袖認為是太冒險了。
去年十月,莫斯科的「美國、加拿大問題研究所」與俄羅斯共和國國家安全委員會(KGB),就聯合提出警告:「通貨膨脹、難民橫流、軍人不滿……,所有的問題在物價開放後若無趨緩,一九九二年晚春,恐有爆發「第二次政變」的危險。」經濟學家哈拉莫夫也承認,葉爾欽在十分倉促的情況下展開價格自由化方案,顯然缺乏整體的計畫;「真理報」更明白指出,「此時實在不是價格自由化的好時機」。
領導者政策失誤,使大眾付出了不必要的沈重代價,一月九日的「真理報」頭版頭條報導;一位為蘇聯貢獻一生的退休女教師,每月只領二百一十五盧布退休金過活,一天除了一塊麵包、一杯牛奶外,不敢再有所求,因為莫斯科自由市場(一月間)的最低肉價是每公斤三百五十盧布。
在舊蘇聯與她境遇類似的退休階層還有五千萬人以上。就連政府軍事顧問荷爾哥果羅也曾在電視上指出:「目前有近二十萬名退役軍人無法分到住宅。」
反俄羅斯主義高升
在獨立國協的其他共和國內,葉爾欽的自由化經濟政策也引起極大的震盪,彼此的合作關係,一開始便播下不良的種子,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認為,葉爾欽盲目推行價格自由化政策,可能提早惡化共和國間的經濟和政治關係。事實上,經濟收入遠低於俄羅斯共和國的塔吉克、烏茲別克等中亞各國,對獨立國協的內部經濟關係,自始便持保留態度。他們幾乎都在一月間提高物價,以防止俄羅斯人在價格自由化後湧入搶購物品。
快速的通貨膨脹,在貧困的中亞地區已超越了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極限。同時,反俄羅斯主義的情緒,也隨著抗議物價日漸高升。一月十六日,烏茲別克發生一場流血衝突,造成五人死亡,在莫斯科街頭,一波波從中亞各國湧來的乞丐特別顯眼,人數「在九一年底達到近八百萬人,九二年二月將增至一千五百萬人,」日本東京大學副教授山內昌之,在去年底接受NHK電視台訪問時表示。
烏克蘭人早已揚言,為了舒緩俄羅斯濫發盧布造成通貨膨脹,他們將在春季發行自己的貨幣。白俄羅斯共和國也有意跟進。
俄羅斯政府則把造股反對浪潮視為「極端」。外交部亞洲局副局長瓦西里.薩布寧說:「任何人從常識上都能看出,中亞日前的問題是源自各種政經上的極端想法;只要一披上「民主」、「獨立」的外衣,大家都會著魔似的一呼百應。」
面對這樣的混亂局勢,一般大眾的思維方式也悄悄地發生變化。徬徨、不安與等待的心情,取代了人們在戈巴契夫改革初期時的政治熱情。
開始懷念列寧
也有少數人仍陶醉在對從前強盛時代的美好回憶裡。不斷湧到列寧墓前,瞻仰這位共產主義創造者的長列隊伍,遠超過莫斯科任何一個購物行列。而當市政府傳出拆遷列寧墳墓、關閉列寧中央博物館時,造訪的人更絡繹不絕。
也有更多人開始冷靜思考現實,葉爾欽的聲望因而逐漸下滑。
去年九月,民意調查顯示,支持葉爾欽的人占五七%,今年「莫斯科新聞」一月上旬所做的調查則發現,若發生顛覆葉爾欽政有的行為時,反對者為一七%,準備袖手旁觀者卻達四二%。
哈拉莫夫博士解釋,過去蘇聯人毫無保留地支持葉爾欽,除了經濟因素外,更因他象徵「無政府主義」。而今,已有人漸漸意識到國家秩序的更要,人人都在鼓吹「炮打司令部」。
也有許多人擔心,「民主葉爾欽」最後可能被「獨裁的葉爾欽」所取代,去年十二月,葉爾欽欲以總統令將KGB與內務部合併,便是個危險的信號。
誰也不敢保證,日前的寧靜是否能持久,因為葉爾欽還可以越權罷免政府要員、違法解散聯邦、違法讓軍人駐進一個獨立的共和國……。俄羅斯高級官員認為,葉爾欽做事過於果斷、剛愎自用,欠缺戈巴契夫的理性和妥協作風。
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教授跨田茂樹在今年一月間的「讀賣新聞」上撰文警告:「希特勒正是誕生在威瑪制度中最民主的一部憲法下。」因此,不能排除俄國「威瑪化」的危險性。
冬去春來,在寒酷的俄羅斯大地,人人都盼望春日早點來臨,然而,今年人們更將希望寄託在半年後的秋季,因為葉爾欽承諾,到了秋天,一切情況都會變好。
可以設想,幾乎所有的人,都把最後的耐心留到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