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皇后大道上的中國人

許彩雪
user

許彩雪

1992-03-15

瀏覽數 8,900+

皇后大道上的中國人
 

本文出自 1992 / 4月號雜誌 第070期遠見雜誌

有一些「台灣人」,或在台灣土生土長,或曾經在台灣求學,之後遷徙國外,而終於因緣際會來到香港。他們在香港享有一定的專業地位。站在香港,似乎較能超越地域限制,想一些共同的事情。「在這裡,情緒比較不會受影響,」在台灣鹿港長大,現在把根基扎在香港的羅大佑說。中文大學副校長金耀基,一九八九年開始召集一些在香港享有較高學術地位的人,籌組「鑪峰學會」,為整個中國人社會做點事。「鑪峰」堅決與政治畫清界限,「不為台灣做事,也不拍大陸的馬屁,」秘書長郭俊浙說。大陸出生,走過台灣、美國,錢致榕為了科技大學的成立,特地來到香港,他規畫的新大學藍圖,是「真正為中國青年的教育設想」。

就連玩流行音樂的羅大佑,幾番沉潛後,說的也是同樣的心事。他們之中,有的已經香港化,但心底仍保留一塊空地給台灣。「我的父親葬在台灣,that’s my land,」金耀基說。羅大佑也覺得,「寧願保持一點距離看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主任陳其南來港數年,仍常希望回台灣。因為他們的終極認同所在,比台灣更大;回歸中國人的中國。

於是,對這塊所有中國人的公共領域,他們此許多香港人來得更有信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