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嬰兒潮步入晚年 美國墓地不足

《紐約時報》

創新工作室
user

創新工作室

2013-11-04

瀏覽數 9,050+

嬰兒潮步入晚年 美國墓地不足
 

世界各大城市都已經沒有空間埋葬往生者,畢竟,公寓居民不能將親戚埋葬在前院。隨著萬聖節的結束,我們想問一個問題:我們的屍體將何去何從?

人類遺骸處置的困境上,有4個不爭的事實:人口迅速增長、都市化、有限的土地和無法避免的死亡。

全球越來越多的人遷移到城市中生活,它創造了一個有限的土地溢價。這種對房地產的溢價,往往使得葬用地使用效率不彰。如果嬰兒潮一代希望被安葬在大多數人居住的大都市及周遭,這個挑戰將非常複雜。

《紐約時報》社論認為,目前的土葬做法不可持續,雖然有很多替代方案,但最好的是創新。傳統的墓地安葬也將對環境造成影響,每年辦隨著死者進入地下的資源,有可以建造2300棟房屋的木建材、足以建造15座艾菲爾鐵塔的鋼鐵、五角大廈四倍多的混凝土。

在紐約市墓地問題已經不是新鮮事。近60萬人使用478畝墓地,紐約的第一個墓地─Green Wood已沒有空間了,但他們還有其他選擇。

火葬的指數上升減輕對土地的需求,但是除非一個墓地提供適當的紀念空間,要不然這些閣樓上的盒子很容易被遺忘。紀念死者是一個墓地存在的理由,所以Green Wood已建造美麗的建築,內含超過1萬個空間供火葬者使用。

教堂和其他機構,包括寵物墓地,也已經開始提供場地火葬者。而被埋葬在你崇拜的地方,或心愛的寵物一起,可能是一個慰藉,但它可能不會是永遠。如果教會關閉或寵物墓地賣給開發商?法律保護傳統墓地火葬者的權益並不適用於這些私人用地,而紐約州正在試圖立法解決。

也有墓地營運商提供的其他選項,紐約法律允許墓地細分出售和購回未使用的墳墓用地,但有非常嚴格的規範。而Green Wood也已經從這些法規中,採取非常有限的措施來保護我們的歷史景觀。(林芳宇整理)

(新聞來源:《紐約時報》)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