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學得早,學得巧?

賴文惠
user

賴文惠

1992-02-15

瀏覽數 15,400+

學得早,學得巧?
 

本文出自 1992 / 3月號雜誌 第069期遠見雜誌

益章今年一歲半。從三個月大開始,他就每星期固定由爸、媽陪著到信義路的幼兒體能中心,和其他同齡小朋友一起做軟墊運動、溜滑梯、玩彩球,以「刺激大肌肉和感官的發展」。

益章還參加了音樂舞蹈中心的寶寶班。在四十分鐘的課程裡,敲鼓、打木琴、玩五彩圈圈,最後坐在媽媽的懷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聽音樂,「透過肢體律動和音樂欣賞進入音樂的世界。」

兩歲多的小智在媽媽的安排下,去塗鴨班學畫畫、潛能開發中心學習英文和數學,以「刺激智能因子的發展」。

提早探索生命 

隨著坊間各式幼兒班的興立,幼兒愈來愈早開始他們的「學習」課程。

深入研究兒童教育的友緣基金會主任廖清碧觀察,大約自五年前起,台灣的經濟和股市一路攀升,帶動了幼兒班的興盛,也使稚齡幼兒「上課」蔚為風潮。

根據信誼基金會去年十二月公布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幼兒在六歲以前參加過才藝班;其中九成的幼兒更在四歲前就開始學習才藝。這股吹向學齡前幼兒學習才藝的流行風,讓許多幼兒提早開始了「對生命的探索」。

面對這些仍在牙牙學語的稚齡幼兒,幼兒班揚棄了傳統上課的強背死記,改用輕鬆、活潑的遊戲方式,啟發童稚的心靈世界。

部分屬於傳統「才藝」範疇的班,像英語班,宣傳引進國外專門針對幼兒設計的教材,用活動、唱歌、說話的方式,引發孩子雙語的潛能和興趣。

部分音樂班則強調給幼兒「充滿藝術的環境」,勝於要求他成為「未來的音樂家」。「我們從合於孩子身心發展的大肌肉操作的樂器(像定音鼓、木琴)開始。讓孩子透過肢體律動來感應音樂的節奏。」奧福兒童美育音樂舞蹈教室負責人曾琤說。

近幾年才新興的幼兒班包括體能班、潛能開發班,和訴求面涵蓋零歲到十六歲的「兒童俱樂部」。

「我們提供孩子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健寶園的林如桂表示,幼兒體能班希望透過遊戲,達到親子同樂,並且使這些年齡在三個月到四歲的孩子發展身體感官的協調能力。

幼兒潛能開發中心宣傳的「零歲教育」概念,更使望子成龍的父母趨之若騖。據瞭解,這類的潛能班宣傳「天才兒童是創造出來的」的觀念;透過繪畫、性向測驗或觀察,可找出幼兒潛能、性向;或作人格診斷、治療等等。在拒絕參觀試聽,且收費偏高的情況下,潛能開發中心仍舊吸引許多家長排隊登記,為愛兒爭得「一席之地」。

另外,備有豪華聲光、設備的兒童俱樂部,更以十萬元會員制和「培育健康、快樂、有禮的天才小貴族」為號召,進攻幼兒族群的市場。

給孩子最好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五花八門的幼兒班,究竟吸引那些家長送孩子去上課?

「多數家長的學歷為大專畢業,收入也在中上程度。」健寶園的負責人袁宗綺表示,這類家長觀念比較新,能夠接受像幼兒體能、音樂等無法「收立竿見影成效」的班。

信誼基金會資料館館長黃美湄也觀察到,現在的家長和以前不同,他們不會猶豫孩子是否「需要」上課,而是早就決定好要孩子參加,差別只在「選那家」而已。

肯花錢給孩子最好的,是大多數家長的心態。一位劉太太就曾經在懷孕五個月時,從台北遠赴台中一處潛能開發中心做「胎教」,一小時二千元。孩子現在一歲半,已經陸續去過四、五次。「知道孩子的可塑性大,不想讓他錯過這個學習時期。」劉太太不假思索地說道:「這個費用很合理。」

因為托兒所環境不佳而改送孩子來幼兒班的,也不在少數。翁太太兩歲的女兒曾經上過五個半月的全天托兒所,結果生了一場大病,「說話也變得「油條」」,後來翁太太就把女兒改迭送體能班上課。

用心良苦的父母為孩子「擇良班而學」,但是過度的期待都常造成孩子的壓力。

一些兩、三歲的孩子被父母送去上三、四個班,「每星期排得滿滿的,搞得媽媽、孩子都人仰馬翻,苦不堪言。」幾位幼教老師觀察到。

有些家長則「過度迷信」。有一位媽媽深信潛能中心教的:幼兒每天爬樓梯可以幫助智力發展,結果孩子現在一歲多,和別的孩子比賽爬樓梯,每次都得第一名,卻仍然不會走路。 

不要輸在起跑點? 

忽略生活環境的配合,也使專家質疑幼兒提早學習的意義。

信誼基金會的黃美湄認為,父母要幼兒學習才藝,生活環境的配合很重要。否則學而不用,就像要孩子先存記憶庫,忘記後又重學,「孩子這麼早懂又有什麼意義?」她質疑道。

不少父母拿幼兒上課的成效和昂貴的費用來比較、炫耀,更教關懷幼教的人士擔憂。長期採訪兒童教育,自己也身為媽媽的記者方紫苑對「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廣告宣傳頗有反感,「社會的競爭,讓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也輸不起,」她感歎。

隨著幼兒班市場擴充,師資訓練及幼兒班管理也逐漸暴露出問題。

幾位曾在坊間幼兒班擔任教學工作的人指出,許多經營者只給老師一套固定的教材,根本談不上專業的訓練。奧福兒童美育音樂舞蹈教室的負責人曾琤也坦陳,坊間許多幼教老師對幼兒的生理、心理並不瞭解,更不知道如何啟發、引導。

鑽研兒童教育的北市師範學院教授盧美貴,提醒父母為孩子慎選有愛心和耐心的老師,有助於孩子建立學習興趣和信心,「否則老師(對孩子)的傷害會很大,」她說。

友緣基金會的廖清碧則警告,由於法規不完全,坊間許多幼兒班根本沒有登記立案,家長要慎重選擇,「以免孩子變成生意人促銷的對象。」

看著孩子穿梭於各種幼兒班間,可以肯定的是,新生代有著比過去更多的學習選擇。不過正如盧美貴教授所說,孩子起跑太快,可能後續體力不支,「人生,該像攀爬阿爾卑斯山一樣,慢慢地走,沿途欣賞風景,生命力自然展現其中。」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