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十月號製作《陸廠的進擊》專題,詢問多家調查機構,發現台灣、大陸科技業,比技術、比規模,竟然打成7勝6負5平手,就快被超越,在面板、觸控、手機品牌、供應鏈、代工方面都面對大陸強勢崛起,在軟體與網路產業,台灣更遠遠不及大陸!
原來台灣賴以為傲的科技產業,在PC、筆電面臨衰退之際,幾乎僅剩半導體「最後防線」。產業界人士透露,台灣科技業恐怕只剩「台積電」獨撐大局,也「幸好我們還有台積電!」
最近,全球權威機構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評選全球百大創新機構,台灣僅有台積電一家入選,其他獲選企業幾乎清一色來自歐美、日本。現在台積電面對的競爭層次,不再像過去僅與純晶圓製造廠商競爭,而是三星、英特爾,兩大科技強權,台積電能夠再度勝出嗎?
外界對此頗有疑慮,還面對台積電共同營運長、主掌研發、人稱蔣爸的蔣尚義10月底即將退休的一記震撼彈、張忠謀宣佈所有研發主管,11月起親自向他報告,親上火線,更笑說:「我是非常有經驗的RD人員」來化解外界擔憂。
《紐約時報》最近更以〈台灣晶圓產業為科技世界帶來力量,如今卻掙扎求生〉為題,質疑台積電只做晶圓代工,難以和一條龍生產的三星、英特爾競爭。
但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多年來正以「專業晶圓製造」自豪,他親手繪製的商業模型中,強調不與客戶競爭,更創造了IC設計產業、創造了自己的客戶,造就如高通、博通、聯發科這樣只做晶片設計、不做生產的IC設計公司。
從客戶數上,更能看出實力,台積電有450個客戶,而三星、英特爾因為在終端晶片上直接與IC設計公司競爭,僅擁有個位數字客戶。
企業訊息處處長孫又文帶領媒體團南下考察,看看台積電未來生產基地,「與其讓外界猜來猜去,不如讓大家親眼看看台積電的實力,」他說。
秋高氣爽時節,乘著南台灣和煦陽光,來到台南科學園區,筆直地椰林大道,先看到瀚宇彩晶、群創、漢民科技、漢微科正興建中的廠房,遠處白鷺鷥點點,綠意盎然,映入眼簾的是台積電南科園區,這裡有台灣第一座綠建築鑽石級半導體廠房,也是全球最大的12吋晶圓廠所在地。
這兒,原來是一片片屬於台糖的甘蔗田,劃為科學園區後,從蔗田變晶圓田,早在1997年,台積電是南科第一家進駐廠商,至今已經投入4500億台幣,此時此刻更在進行史上最大擴產計畫,這五年還要再投入5000億,增加7000個工作機會。
台積電台南廠區面積佔據南科1/10土地,約110公頃,約等於四座大安森林公園大,台南廠區所生產的晶片,佔台積電42%營收,未來還會再增加。「我們下一代最先進製程,幾個月後就會在台南生產,」台積電董座張忠謀說。
台積電南科14廠光從第一期到第四期廠房就綿延近1公里,轉個彎正在興建的是,台積電南科14廠第五期、第六期、第七期廠房正在日夜趕工中,佔地幅員遼闊,讓人不禁發出「哇」的驚歎聲。
見證台積電南科廠從無到有人資副處長張進益說,在廠房進行裝設機器設備那幾週,一早就能看到協力廠商6、7000人,在這邊忙進忙出,就知道擴產規模之大、速度之快。
在.13奈米時代,全世界有19家公司,都能做晶圓製造,但十年光景下來,往未來看,真的能做到20、22奈米的公司僅剩三、四家,這場科技、產能、資本競賽中,對手也愈來愈強,能夠持續下去的人愈來愈少,台積電更加快腳步,要牢牢守住台灣科技奇蹟的最後一道防線。
(圖片提供∕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