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歐洲商人統一歐洲

蕭 蔓
user

蕭 蔓

1992-02-15

瀏覽數 14,200+

歐洲商人統一歐洲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2 / 3月號雜誌 第069期遠見雜誌

對歐洲來說,一九九二年將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日子。

為了這個令全世界既興奮又焦慮的大日子來臨,一萬三千名工作人員在歐洲委員會的布魯塞爾總部,以每年九千億美元的花錢速度,構建包括十二個國家,全世界區域人口最多的「大歐洲」。

在這件工程浩大的創世紀舉動後面,影響歐洲統合的相關法案是否順利通過,只是事情的表象而已;否則歐洲委員會主席狄洛不會在去年年底,總共需要完成的二百八十二項立法中,已順利通過二百三十八項的優秀成績單下(達成率八五%),仍然憂心忡忡的四處尋找星象學家,詢問統合歐市的秘訣。

原因是最難通過的法案,例如企業跨國購併的規定、跨國企業統一納稅的估計,甚至歐洲統一貨幣的通行問題,才是決定歐市統合(是否如期完成)的關鍵,然而這一切與「生意」及「金錢」有關的事項,也都與歐洲十二國的大企業集團息息相關。 難怪歐市統合的關鍵人物,既非廣大民眾,更不是政治領袖,而是一群控制營業額億兆美元,掌握歐洲跨國大企業的「歐洲商人」。

歐洲新貴族

自從資本主義在八0年代獲得全勝,它不僅統一了歐洲重心--德國,甚至瓦解了地處歐洲的世界霸權--蘇俄,也使歐洲商人的知名度及影響力隨浪而起;它同時推翻了歐洲重文化、輕商業,講究出身血統甚過財富的一貫傳統。今天,歐洲的新貴族就是商人。

義大利飛雅特總裁安捏利(Agnelli)與奧利維提總裁迪班捏第提(De Bendett),都在全國民意測驗中,擊敗電影明星或足球健將,而成為義大利女性最嚮往的戀愛對象。

最近買下運動名牌愛迪達的法國電池大王塔庇(Tapie),不僅是民意測驗中,法國年輕人最崇拜及「最希望自己成為他」的模仿偶象,同時在民眾的熱烈歡迎下,已經決定角逐下屆法國總統職位。對於企圖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商人總統,塔庇意興風發的說:「治理國家如同管理企業,難不倒我!」

這些勢力茁壯的歐洲商人,自然對歐市的統合具有極大影響力。根據代表歐洲商人意見的「國際管理」雜誌分析,歐洲各國商人對統合的冀求與恐懼,直接顯示各國對歐市統合的準備程度(見表),而商人的配合步伐則影響九二年後歐洲的經濟景觀。

因為德國統一而突然併入歐市範圍的東德五州,不但成為未來東歐管理文化「西歐化」的濫瘍,同時由於歐市加速西德統合後的經濟均衡,以達成歐市統合的經濟水平,而提供的一百億ECU(歐市貨幣,相當於同值美元),使得德國企業強化體質,競爭力增強;也讓德國商人因獲益最大,對單一市場充滿信心。

德國商人與科爾雖然偶有意見不同,但對歐市統合卻相當有共識,德國全國工商總會(BDI)指出,德國企業數年來都把歐洲當成單一市場在經營,從跨國投資比例增加及企業間頻繁的跨國合作就可證明。一般說來,德國商人最大的憂慮是在稅與金融的統合,因為這些都將影響德國企業在勞工昂貴的前提下,付出較高成本。

至於早先熱切參與籌建並大力鼓吹歐市統合的法國人,竟在實現的前夕發生了變局,甚至已經有「反歐市」的商人勢力出現,其中阻礙最大的就是法國汽車製造商。由於單一市場歐洲內部的關稅解放,缺乏競爭力的法國汽車面對德國的強悍汽車業,只能逐步邁向衰退。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統合沒有停頓

切身的危機感,敲醒了法國商人多年來以為法蘭西位居歐市領導地位,和歐市工業發展必將依照法國既有工業政策執行的美夢;卻沒想到原本一直標榜自由主義的德、英兩國,在經濟與外交實力增強下,逐日展現對歐市的發言權及影響力,法國政策早就不具以往的重要性。

直到最近歐市委員會否決法國航空太空巨人Aerospatiale與義大利的Alenia預備合作併購加拿大飛機製造公司de Havillland的案件時,法國人的怒氣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一連串的強烈批評,指責歐市官員「沒有民意基礎」,更認為這項決定是「對歐洲的罪行」。

法國商人憤慨的原因倒不是單純的購併案受阻,而是恐懼法國已經失去對歐市的主控權。去年十月的民意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法國企業主管,對「法國政府有能力在歐市中保護本國商人」這件事,完全喪失信心,而這也代表法國工業面臨公平競爭時,除了汽車及電子肯定失敗外,另外在機械、化學、電信傳播設備,甚至傳統占優勢的食品及紡織業,都將因競爭力不及鄰國,而喪失優勢。

儘管面臨危機的法國商人反彈激烈,歐市統合的腳步仍沒有停頓。一家法國保險公司的高級主管面帶愁容:「槍已上膛,我們還有什麼選擇?」

儘管英國自柴契爾時代,就一直是歐市中最不合作的會員國,但是英國商人反倒卻最支持歐市統合;因為英國五七%的出口產品銷往歐洲其他會員國,每月金額高達五十億英鎊。過去三年內,英國商人總共花了一百億英鎊,購併了九六0家歐洲鄰國的各種企業,為歐市統合埋妥樁腳;以英國商業最擅長的金融遊戲,應付競爭激烈的統合大戰。

去年十月英國政府終於准許英鎊加入歐市統一貨幣兌換體系,立刻得到大部分英國商人的熱烈回應,使得現任首相梅傑也終於公開施行與前任柴契爾夫人意見相左的政策,極力想讓英國成為歐洲中心。

「現任英國執行者認為照著歐市的規則來做,才最符合英國的利益,」倫敦皇家國際事務所研究學院的弗蘭克林爵士指出。

跟著老大哥走

至於荷蘭、義大利、西班牙等經濟地位不如德、法、英的歐市會員國,一方面由於長期仰賴與歐市強國的經濟合作;一方面外銷貿易的依存度也極高,此時此際,大部分商人的反應是「跟著老大哥走」,在歐市統一的政策上儘量與強國採取同樣的立場。對他們而言,歐市統合利多於弊;只要國界消除,不僅因為比較低的勞工成本,可立刻成為法、德、英等國製造業的主要轉投資地點。歐市對內開放,相當於對世界其他國家興起保護壁壘,使得來自外在經濟實力相等國家的競爭力相形減弱,例如荷蘭貨運界已經預估歐市一旦統合,一九九三年起碼會有二七%的成長。

在歐市統合的倒數聲中,操縱經濟大權的歐洲商人,不論幾家歡喜幾家愁,都各自打起精神,致力為「搭建歐洲」努力打拚。正如一位義大利銀行的副總裁指出:「大家馬上看到二十年來的大革命,即使來不及迎頭趕上,也必須充滿熱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