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風災也許沖盡了這片土地的繁盛,帶走了不少人的性命,但在受災嚴重的高雄甲仙區,卻默默編織起一條命運的繩索。
這條繩子由甲仙國小的拔河隊學生領頭,以不服輸的態度與險惡的環境拔河,儘管過程中磨破了手掌,踩著的是充當拔河道的便宜床板,他們依舊在吆喝的吶喊中,再度牽起了甲仙的住戶、遠嫁過來的新住民,共同迎接下一個人生獎盃。
這是楊力州的電影《拔一條河》,當中還擁有許多比拔河比賽更深沉的故事。
甲仙區飽受八八風災重創,農地變成荒地,觀光人數也開始銳減,原本該沒落的小鎮卻因為國小的拔河隊重新站起來。開頭在風災土石流與小朋友賣力拔河的喊聲中交織而成,既對比現實又從小小手掌緊抓的拔河繩中看見一個不一樣的希望。
導演跟著這一群小朋友深入練習的過程:孩子們懸著一根繩子與一顆老樹練習;沒有拔河鞋,只能到其他國小去商借;腳底踩的不是專業的拔河步道,而是別人不要的廢棄床板,儘管資源不足,他們依舊懷著要為甲仙爭取榮耀的小小夢想,前進比賽。
這樣的勇氣終於也打動甲仙的居民,在孩子們拿了全國第二名的佳績回來時,媽媽們拿著「你們最棒」等布條為孩子們打氣,伴隨熱鬧的慶祝鞭炮聲,不少孩子落下眼淚,許多電影院內的觀眾也因為這樣的感動開始拭淚。
不只是拔河比賽的激勵,導演在電影中更特別著墨甲仙區新住民媽媽的故事,她們從越南、菲律賓、柬埔寨隻身來台,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生活10多年,務農照顧家庭跟孩子,卻不畏辛苦融入這片土地。
現在,這群新住民媽媽開口講的是一句句流利的台語,更希望用她們的熱情煮出豐盛的料理,組劇團表演自身家鄉的故事,將快樂分享給甲仙的居民。
八八風災曾經帶來的傷痛在逐步團結的居民中,跟隨甲仙大橋下燈火斑斕的河水逐漸流去,迎來的是重新站起來的驚人士氣,導演楊力州歷經四年的拍攝與細膩記錄,值得更多台灣人進到戲院分享這份專屬於台灣成長的故事。
拔一條河,他們努力與環境中的不完美拔河,一聲聲的吆喝與汗水換來的是充滿希望的未來。同樣身為台灣人,我們何不一同拾起這條生命之繩,重新再贏。
(文 ∕ 實習記者 李宗岳,圖 ∕ 穀得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