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凳、竹椅、木桌、竹蒸籠、木框窗戶、鐵鎚,這些台灣人再熟悉不過的常民器具,在外國人眼中,卻成為人情韻味和在地文化精神的象徵,不僅能登上展覽舞台,又深具賣向海外市場的迷人特質。原來「在地」不只是在地人買單,還有走上國際的本錢。
2012年12月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辦的「Found MUJI TAIWAN」展覽,便是一場「愈在地愈國際」的實踐。「Found MUJI」概念發想於現任日本無印良品社長松井忠三,在擔任商品開發部部長時,與設計師深澤直人的一次對談。總是在各國旅遊找靈感的深澤直人,經常不經意在巷弄間,發現當地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器物,因此延伸出走向全球各角落,尋找良品的旅程。
第一場「Found MUJI」活動,2003年在日本展開。由無印良品團隊親自到選定的國家,尋找具有在地特色產品,帶回日本,經過第二階段選品、商品化的技術開發,最後融合MUJI的精神,變成實際商品。
在今年邁入第10年,已經舉辦超過20多個國的「Found MUJI」系列,光是在日本自己的「Found MUJI JAPAN」便已經有過3次。
找尋台灣良品 創造WOW的驚喜
台灣在2012年成為「Found MUJI」行動的第24站。台灣無印良品總經理梁益嘉回憶,在深澤直人來台灣前,內部經過一年多籌畫,還動員台灣無印良品員工從北到南挖掘值得推薦的台灣好物。
就連海邊裝魚貨的麻布袋、市場最常見的藍綠紅條紋的塑膠袋、藍白拖這些台灣人熟悉不過的日常用品都被提名。緊接著,由深澤直人帶領工作團隊來台,從台北迪化街到高雄鐵器街,3天探索之旅,找了140件在地用品帶回日本。去年底在華山的展覽,便是展出這140件在地用品,此外還有其他國家的Found MUJI商品。9天展覽吸引了近5000人參觀。
梁益嘉透露,當來參觀的人看到小時候或在鄉下才看過、用過的傳統器具時,一個個驚喜、熟悉之餘,發出「WOW」驚呼的過程,最為可貴。例如一把高雄鳳山打鐵街發現的竹椅,是老師傅在火爐旁打鐵時坐的,經年累月,竹椅上布滿煙燻過的痕跡,承載了師傅打了20多年記憶,像這樣的故事讓產品有了溫度,打動深澤直人,央求老師傅將椅子割愛。
又如容量只有100ml的啤酒杯也有故事。生產玻璃杯的老師傅說,一瓶啤酒可以倒6杯,傳統台灣人吃飯,一桌6人、正好圍著大圓桌,有團圓、圓滿的意象。這140件台灣用品,有35件成功商品化,今年除了將在日本指定門市展售外,台灣北、中、南三地的指定門市也看的到、買的到。
無印良品在商品化過程作了細微調整,但精神不變。例如高腳圓凳,台灣師傅總習慣會將椅面的邊緣和椅腳削邊,是為了美化,但經過無印良品實測後,認為削邊造成椅子邊緣凹陷,坐起來不舒適,因此改為不削邊。
2011年,日本無印良品特別選在創始一號店的青山門市,改作為「Found MUJI」系列專賣店,2層樓空間內,全部都是從世界24國家的再發現之旅所帶回、再商品化的作品,征服日本消費者的心。說明了各國的在地,也能國際,一點不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