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美股價創新高,但不應過度期待

解讀美、中、新興國家經濟

大前研一
user

大前研一

2013-05-07

瀏覽數 12,100+

美股價創新高,但不應過度期待
 

4月1日的日經新聞刊載一則以〈美中景氣向上〉為題的報導。報導中介紹,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創下5年5個月來的新高,其中迪士尼、IBM、麥當勞等在日本也廣為人知的跨國企業對指數貢獻良多。報導也指出個人消費亦呈強勁成長,但就業市場回復的速度卻過於緩慢。中國政府於去年夏天開始,施行放寬基礎建設投資限制之下,中國的經濟雖然已經觸底,但實際上卻仍屬於政府計劃經濟。報導中指出的雖然都是理所當然的情況,但美國的經濟展現了好轉的徵兆,使得各界充滿期待。

不過,股價固然創下歷史新高記錄,但卻不該過度期待。雖然寫下歷史新高,但若從「股價上升的期間」來看,並沒有什麼特別。3月18日出刊的美國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刊登一篇名為〈景氣復甦,股價上漲再度來到〉的報導。從標準普爾500指數的上漲幅度來看,這次的景氣復甦在2009年至2013年約1500個日子中,總共上升了129%。然而,過去也曾有數次上漲超過2000個日子的例子,最長的一次是從1987年至2000年,股價共上漲了582%。對於目前的狀況是否可以樂觀看待,個人持懷疑的態度。

美國IBM、麥當勞等在國際企業,因業績回升使股價上漲,但卻沒反映在美國國內景氣上,失業率仍高過7%,就業環境未獲改善,因此雖然股市上漲但卻感受不到景氣上揚,股價與實體經濟開始產生背離。這是近來美國經濟的特徵,其實日本也處於同樣狀況。

另一方面,從中國企業最近一期的財報來看,可以看到消費性產品廠商面臨嚴峻挑戰。太陽能電池廠無錫尚德(Suntech Power)宣告破產,國美電器、李寧、中興電全都陷入赤字。他們在景氣復甦時靠著低價搶市而成長,卻因民間消費不振祭出降價策略,最後造成虧損。這些企業在高度成長期時進行固定投資,使得固定成本上揚,導致營業額減少帶來的影響甚大。日本企業在歷經石油危機後,就竭力於降低固定成本以提升生產性,但從誕生以來就不斷高度成長的中國企業,卻沒有面對這種困難的經驗。內需消退給予消費性產品廠商重力一擊,其抵擋壓力的經驗明顯不足。

4月1日日經新聞另一篇名為〈新興國家火車頭由金磚四國轉往東南亞〉的報導則指出,金磚四國的高成長,替新興國家興起打開一扇門。不過,除了南非以外,在金融海嘯後全都一蹶不振。文章分析,東協各國因為消費欲強大的中間所得人口大幅增加,同時在東協內跨國生產分工整合有成,乃其魅力所在。

此報導讓人有「後知後覺」之感,筆者多年前即已預見印尼的成長潛力,且東協必成氣候。從金磚四國與東南亞主要國家的GDP成長率變化中,也可以看出相對於呈現消退的金磚四國,東南亞諸國仍舊維持成長:菲律賓的成長率創下歷史新高,印尼也維持在6%以上的成長,遭受洪災的泰國奮力向上,馬來西亞也保持強勁穩健。東協各國的特色是不與中國正面競爭,而且大多與中國有互補關係。不與中國為敵,多國對中貿易皆成長,同時也能強力抵擋風暴而存活。因此東協各國的優秀表現,可說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

美股價創新高,但不應過度期待_img_1以上文章之著作權為株式會社商業突破所有,原文網址出處為http://www.lt-empower.com/koblog/

美股價創新高,但不應過度期待_img_2本文章授權由台灣戰略突破股份有限公司翻譯,台灣戰略突破股份有限公司是株式會社商業突破授權企業,執行業務包含株式會社商業突破之著作權管理及代理銷售大前研一監製之數位學習教材,台灣戰略突破股份有限公司對以上翻譯文章負完全之責 http://www.sbtt.com.tw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