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瑞典知名平價服飾品牌H&M上衣,只要台幣不到200元,就可以把流行穿上身!Made in Bangladesh(孟加拉製)成衣最近幾年在全球竄紅,甚至超越中國,成為平價時尚界的最愛,不過這樣的情況,恐怕即將改變。
導火線是4月24日孟加拉首都達卡市郊一棟大樓倒塌,瞬間成為廢墟的嚴重事故。根據《金融時報》最新報導,截至5月5日,死亡人數已經超過600人。
這棟叫做「拉納廣場」(Rana Plaza)的八層樓建築物,較低樓層是購物中心,高樓層則有多間成衣工廠,有好幾千個工人,絕大多數是女工,專門為歐美平價名牌生產服裝。《金融時報》報導,西班牙品牌Mango以及英國廉價連鎖店Primark都在其中。還有消息來源告訴《金融時報》,這些工廠也負責供貨給沃爾瑪(Wal-Mart)、班尼頓(Benetton)等廠商。
《金融時報》引述孟加拉當地新聞媒體報導指出,有關單位在意外發生前兩天,就發現大樓結構出現裂縫,警方曾要求工人撤離,但成衣工廠無視警方規定,要3千名工人回去工作,才會造成這麼重大的死傷。
成衣廠不顧安全,要求工人拼命工作,主要因為來自歐美各國的訂單多到滿出來。《金融時報》報導,孟加拉現在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服裝出口國,成衣行業最近十年迅速崛起。
根據《金融時報》,孟加拉有八成出口仰賴製衣業,成衣王國每年產值高達190億美元。約有360萬工人,分散在數千家成衣工廠,每個星期工作6天,每天10小時,工資世界最低:一個月37美元,合台幣不到1200元。
在塌樓意外發生後,孟加拉的血汗成衣工廠被國際媒體大加撻伐,連天主教宗方濟都嚴詞譴責,直言這叫奴隸勞工(slave labor)。5月1日國際勞工節當天,好幾千名工人走上街頭,啟動全國性示威抗議,高喊「吊死兇手,吊死工廠老闆」。
歐盟也強烈關切當地勞工狀況。《華爾街日報》報導,歐盟已經警告孟加拉,如果不立即改進,將考慮暫時取消孟加拉紡織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的免關稅優惠,改課12%的關稅。
飽受壓力的歐美品牌,像是沃爾瑪和J.C Penny等零售商在德國聚集,討論如何改善當地的工作環境。不過根據預測,有些品牌恐怕會決定撤離在孟加拉的生產線,以保住聲譽,因為這已經是孟加拉在半年內第三起工廠重大意外。
去年11月,另一間成衣工廠大火,燒死了112個成衣工人,就讓迪士尼公司在3月份宣布,把生產線遷離包括孟加拉在內的「最高風險國家」。
為了避免大客戶出走,重傷孟加拉經濟,《金融時報》報導,孟加拉政府已經允諾,將在六月份舉行的新一期議會中,討論改革勞工法。此外,政府也計畫在6個月之內,增加200個工廠督察員,負起監督責任。
《金融時報》分析,雖然這起樓塌意外嚇壞了歐美品牌,但是以孟加拉成衣產業的規模,短時間內很難找到能夠承接這麼龐大訂單的國家,所以孟加拉政府還有足夠時間證明情況確實在改善。
綜合外電報導,在孟加拉生產的服裝品牌,有瑞典的H&M;美國的Gap、沃爾瑪、J.C.Penny;義大利的班尼頓;西班牙的Mango;澳洲的Cotton On等。(朱乙真)
(新聞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