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學藏書家、圖書館研究者阿爾維托‧曼古埃爾(Alberto Manguel),日前抵達台北參加21屆台北國際書展,幾乎遊覽過世界各地的圖書館的他,雖經長途飛行,仍表示迫不及待前往台北市立北投圖書館一覽究竟,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曾被選為全球最美的25家公立圖書館。參訪結束後,他的評語是:「台灣人應該感到驕傲!」
曼古埃爾愛書成痴,更是看遍世界各地圖書館,有「悠游在圖書館的唐璜」的稱號。其獲得法國梅迪奇獎的著作《深夜裡的圖書館》,就是道出圖書館在人類文明裡所扮演過的關鍵角色迷人故事。他甚至在法國,改造一棟十五世紀的石屋,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個人圖書館,針對小開本書籍,他還自己打造了「高跟鞋」,以便擺在書架上看來跟其他書籍同樣高矮,疼愛書籍如同疼愛孩子一般。
在館方人員導覽下,曼古埃爾參觀了北投圖書館的獲得綠建築鑽石標章的多項設計。包括草皮的覆蓋輕質生態屋頂、木質建材、以及可發電16千瓦的太陽能光電板發電。垂直木格柵的陽台設計不,不僅可做戶外閱讀區,也能降低熱輻射進入室內,降低耗能達到節能效果。
人書環境合一 才有和諧之美
不過,曼古埃爾更重視一些小細節。他表示,這裡的書櫃的設計,採用斜面置放,視覺更具穿透感,可以讓圖書館內的空間與人,在圖書館外透過窗戶就可以看得見,而不會被層層的書櫃擋住,無形中拉近了人與圖書館的距離,在南美有些貧窮的地方,就是刻意採取這樣的設計,在北投圖書館他也看見了這樣隱形的貼心。
此外,北投圖書館坐擁綠意之中,正面就是一座蓮花池,旁邊還有小型的瀑布流水,戶外光線又可透過大片玻璃導入。曼古埃爾說,「許多人以為閱讀是隔離外在世界,正好相反,應該是把自己置身在環境之中。」在北投圖書館,他看見人、書、環境合一的和諧之美。
整體來說,與世界其他圖書館相比,北投圖書館最讓曼谷埃爾印象深刻之處為何?曼古埃爾說,「雖然許多綠建築都強調設計的技術,但更重要的是,這裡所有的設計,都是為了體貼讀者的需求。」在北投圖書館,他看見人們在自然環境中、坐在舒適的椅子上,輕鬆自在的閱讀,綠建築的目的,除了節能,也讓人們感到自在。
曼古埃爾的著作包括《閱讀地圖》《意象地圖》《深夜裡的圖書館》《閱讀日誌》等,因為喜歡北投圖書館的環境,他也主動提出,願意提供親手簽名書給北投圖書館方珍藏。至於,是否會把北投圖書館的參訪經驗,寫至下一本書中?他表示,「圖書館就像一個朋友,需要多點時間認識,之後若再來台灣,我會再來細細品味,培養更深的感情。」
阿爾維托‧曼古埃爾(Alberto Manguel)小檔案
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先後在義大利、法國、英國、大溪地居住,1985年成為加拿大公民,現居法國,並獲授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的軍官勳位。青少年時期曾為視力受損的名作家波赫士誦讀,大受啟發,後成為蜚聲國際的選集編者、翻譯家、散文家、小說家和編輯。(作者簡介來自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