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生在2011年「國際數學與科學成就趨勢調查」(TIMSS)和「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的表現傳出捷報。PIRLS自2006年第22名大幅躍升為第9名,是我國首次進入前10名。TIMSS的數學成就更比日本、芬蘭、美國等國家進步,尤其國中八年級學生科學成績勇奪世界第二。
教育部與國科會昨(11)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我國參與2011年TIMSS和PIRLS結果,這兩項調查研究皆由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IEA)主辦。
PIRLS每隔5年舉辦一次,針對各國國小四年級學生,進行閱讀素養能力國際性評量。台灣是第二次參加,2011年平均成績553分,世界第9名。相較於2006年排名第22名、平均成績535分,大幅進步。PIRLS前四名為香港、俄羅斯、芬蘭、新加坡。
TIMSS則針對國小四年級學生與國中八年級學生,進行數學與科學領域學習成就評量。台灣國中八年級學生數學排名第3名,僅落後韓國和新加坡,科學排名第2名,僅次於新加坡;國小四年級學生數學和科學成績則顯著進步,分別排名第4名和第6名,但因芬蘭和韓國首度參與就擠進科學前3名,台灣排名較2007年小幅下滑。
台灣學生代表團甫從第九屆國際國中科學奧林匹亞競賽勇奪6面金牌,TIMSS和PIRLS的表現也傳來好消息。台灣TIMSS計畫主持人、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陳涌指出,奧林匹亞競賽是菁英競賽,常出現「大國效應」,強國易突出,TIMSS則注重一般學生平均成就,出現「小國效應」,而「台灣兩者都表現不錯」。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雖然在TIMSS與PIRLS成績大有斬獲,但兩項調查都顯示,學生對於數學、科學與閱讀的正向態度偏低且自信心不足。
林陳涌表示,台灣學生在確定答案的狀況下,信心不會比別人差,但在不確定狀態,信心就大幅下降,這可能和民族性和語言使用有關,例如因客氣而使用「應該」、「可能」等詞彙。
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台灣2006年PIRLS表現不太理想,近年加強推廣閱讀已見成效,未來十二年國教閱讀仍是重點之一。
在升學壓力下,學生無法享受學習,缺乏信心和興趣,蔣偉寧以跑800公尺為例,前600公尺都跑在前面,但興趣一旦消失,續航力就不足,「無論是城鄉差距和扶弱,我們都要繼續努力,把學生成就一起拉上來!」
(圖片提供∕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