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果陀劇場藝術總監梁志民導演,實力派演員金士傑、顧寶明、姚坤君擔綱演出的《動物園》,堪稱今年底最受矚目的製作。即將自12月27日開始在新舞臺演出的《動物園》,因為售票情況熱烈,已經敲定明年1月至3月在台北城市舞台、台中中山堂、台南文化中心等地增加六場演出。
《動物園》(原名《動物園的故事》)是美國知名劇作家阿爾比(Edward Albee)在而立之年完成的成名作,故事由一位中產階級的出版商郭彼得(金士傑飾)與潦倒流浪漢王基立(顧寶明飾)的對話展開,兩人為了一張公園的椅子展開激烈的交鋒,成就一場發人深省的對手戲。1988年果陀劇場即使以此單景獨幕劇創團,淵源相當深遠。
果陀劇場藝術總監梁志民回憶,當時是在蘆洲進行演出,附近剛好有送葬樂隊經過,悲涼悽愴的樂聲為演出來一種超現實的疏離感,造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這次的演出,他也努力在大劇場中營造類似的自然音效,「國內劇場沒有環場音效的設備,所以來自四面八方的音響布置是我們自行打造完成,」他說。
曾獲戲劇界最高榮譽的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百老匯東尼獎(Tony Award)的阿爾比對於書寫人性的疏離荒謬十分擅長,然而不同於《等待果陀》的劇作家貝克特(Samuel Beckett),慣把荒謬劇的演出場景設定在荒謬的場域,阿爾比是以再尋常不過的場景為舞台,由人的對話逐漸演繹出超現實的人性荒誕。劇中甚至出現長達20分鐘的獨白,對演員的功力是一大挑戰。
2008年阿爾比在《動物園》前新增一幕《家庭生活》,果陀此次的演出也是以此新版為本。不同於《動物園》中兩位陌生人的唇槍舌戰,《家庭生活》是從夫妻的平淡對話切入,逐漸探討到兩人關係的問題核心,層層剝開外在的虛象,留下殘酷卻真實的核心。「讀完這兩幕劇讓人體認,原來『家』就是『動物園』,『動物園』就是『家』,」梁志民表示。
也因此,雖然兩個故事發生的場景截然不同,梁志民將用同一套舞台布景呈現,僅用燈光及投影做區隔,「這也算我們的一項突破吧!」他笑著說。
12月5日的彩排記者會上,《動物園》的演出要角也暢談了他們的心得。在25年前曾觀賞過此戲的金士傑回憶,第一次看完就被深深觸動,感嘆「這才叫看戲!」對於事隔多年能參與演出十分期待。至於將挑戰20分鐘獨白的顧寶明,則坦言角色詮釋相當不易,但他會卯足勁呈現「邊緣人」的深層內心世界。
《動物園》演出時間:
12月27日至1月6日 新舞臺
1月11日至13日 台北城市舞台
1月25日至26日 台中中山堂
3月2日 台南文化中心
圖片提供:果陀(左起顧寶明、金士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