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明觀點】
蘇貞昌就任民進黨主席,面臨哪些挑戰呢?在總統大選敗選之後,唯二參加政黨改革小組的學者之一東吳大學政治系的徐永明教授接受遠見專訪時表示,黨務的革新勢所難免,過去為了規避地方黨部腐敗的問題,廢除地方黨部的作法,的確造成地方上的基層耕耘不足。
目前民進黨計畫以立委選區為單位,委由立委經營選區,他建議民進黨是可以考慮在選輸的選區、艱困選區,儘早提名下一屆立委候選人,讓他們提早耕耘地方,這樣才有機會在光復選區。
長期以來,民進黨都是等到選前才提名,如果部分艱困選區(過去民進黨一直選輸的地區)就開始有明確的候選人開始經營,將有助於民進黨擴張版圖。
蘇主席也在參選黨主席的政見上面也高度重視黨務改革的工作,蘇貞昌強調,要在組織上再度進化成3.0版,也就是他將民進黨區分成三個階段,草創之初,走的是街頭,靠的是衝撞,那是民進黨的1.0版;二○○○年以後,民進黨靠的是文宣戰,用空軍救陸軍的不足,是民進黨2.0版,現在要進入民進黨的3.0版,就是由組織帶頭,由組織來延伸文宣,挖掘人才。
台北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國內第一本民進黨研究博士論文作者鄭明德博士分析指出,民進黨內部普遍有一種聲音,就是認為怎麼玩都玩不過國民黨,地方版圖永遠有一個透明天花板;因此,必須要「以敵為師」,學習國民黨強化基層組織,這樣才有機會衝破透明天花板。
「但談何容易,國民黨這個百年政黨玩這一套已經幾十年了,資源豐沛、經驗老道,儘管這些年基層黨務整體萎縮,但整個格局都還在,民眾服務社也都還在。而民進黨根本不是跟國民黨一樣是一個列寧式的外造政黨,」他說。
蘇貞昌政見關於基層組織開的藥方包括,招收新血、做完整組訓、找回老夥伴;近期就可以看到台中市黨部便呼應蘇貞昌的作法,開始招募培訓區幹部。
徐永明也提出他的觀察,他認為政黨的逐漸內造化是當前的趨勢,立院黨團會逐漸成為黨的領導核心,這個趨勢民進黨尤其如此,想期待有一個強而有力的黨中央領導民進黨是不切實際的。立院黨團一直有獨立運作的傳統,一般觀察,蘇貞昌主席這一任相較前任蔡英文主席,來得更尊重立院黨團,特別是美牛事件的抗爭,蘇主席更是高度配合立院黨團的攻防。
徐永明教授表示,民進黨的政黨內造化,相較國民黨越來越明顯,未來民進黨很有可能走雙核心路線,黨中央與立院黨團各自擁有一片天空,分頭合擊。此外,「由於此屆立委為蔡英文主席所提名,蘇貞昌與立院黨團互動也將是蘇蔡影響力消長的一個重大觀察指標,」徐永明點出其中眉角。
未來可以考慮政黨的逐漸公法人化,也就是對於政黨提供更多的政府補助,這也是台灣政黨發展可以考慮的方向。